事件回顾:
2013年3月8日,有消费者投诉,其购买的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中出现黑色不明物。4月10日,京华时报报道了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标准,截至5月7日,连续28天73个版面进行报道,京华时报创造了“一个媒体史上的奇迹”,引发了轩然大波。
农夫山泉回应称,其产品品质始终高于国家现有的任何饮用水标准。随后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展开激烈的五次交锋,并相互起诉,各抒己见,引发了各大媒体、民众的极大关注。
其实对于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之争,食品业内人士关注更多的是,农夫山泉执行的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专家表示,浙江省的《瓶装饮用天然水》(DB33/383-2005)过去严于国标,农夫山泉执行地方标准无可非议,但出现了更严格的国家标准之后,农夫山泉没有及时全面采用更高标准,这存在不妥。
知识链接:
2005年,农夫山泉参与起草了浙江省的“瓶装饮用天然水标准”(DB33/383-2005),并一直沿用至京华时报曝光事件前。2006年卫生部出台 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这是一条适用性最广泛的国家标准。京华时报认为农夫山泉未执行国家标准,随后与农夫山泉展开口水 战。
网友观点:
农夫山泉事件,一方面体现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标准化的不了解,食品安全科普的道路还很长;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食品标准体系之混乱,现有的标准层次不 清,新标准出台后缺少免费的宣贯和推行程序,造成了信息不对等,企业在执行标准时容易出现问题,地方执法机构对于事件的理解往往有严重的分歧。
然而改革还不彻底:进出口食品、食品相关产品还质检总局,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归农业部。同时,食品企业的计量检定、特种设备管理、型式检验等工作,原来可以 跟生产许可一起,在质监局一站式搞定,在监管体制改革以后,相关的程序和办事难度、企业负担等如何变化,还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