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四川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

四川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6-15 15:12:32  来源: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浏览次数:1539
核心提示:四川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为了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发布单位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 暂无
发布日期 2020-06-12 生效日期 2020-08-01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地方性法规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四川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NO:SC132881)已由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0年6月1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年6月12日
 
  四川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
 
  (2020年6月12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或者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开展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及其经营者权益保护,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条例所称企业经营者,是指依法行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职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主要负责人,包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执行董事、执行事务合伙人、厂长、经理,以及拥有企业经营权的承租人、承包人等。
 
  第三条 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平等、全面、共同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做好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主管部门承担具体工作。
 
  有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权益。
 
  第五条 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商会等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支持和指导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为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提供服务和帮助:
 
  (一)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建议和诉求;
 
  (二)依照国家和本省规定,作为企业代表组织参加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三)就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受侵害的情况,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举报,为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申请听证、行政复议,或者提起仲裁、诉讼提供帮助;
 
  (四)接受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委托,调解民商事纠纷;
 
  (五)协助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六)开展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普法宣传;
 
  (七)协调、配合做好维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受理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投诉、举报,实行统一受理、按责转办,统一督办、限时办结,统一考核、严格问责。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单位和个人有权投诉、举报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行为。
 
  有关国家机关按照规定对投诉、举报内容以及投诉人、举报人信息保密。
 
  第七条 新闻媒体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进行报道,应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对于虚假或者失实的报道,新闻媒体应当及时澄清,消除影响。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等各类媒介发布虚假信息,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
 
  因失实报道或者传播虚假信息致使企业或者企业经营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条 制定或者修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可能影响企业公平竞争或者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应当征求企业和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商会等的意见。
 
  单位和个人认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侵害企业或者企业经营者权益的,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审查建议。
 
  单位和个人认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侵害企业或者企业经营者权益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备案审查的部门或者制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审查建议。
 
  第九条 国家机关应当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财产性权益,无法定依据,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征收、征用企业财产或者征收、征用企业财产不及时补偿;
 
  (二)罚款,没收企业财产;
 
  (三)拆除企业生产经营场所、设施、设备;
 
  (四)占用企业财物,要求企业无偿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提供劳务、财物;
 
  (五)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
 
  (六)要求企业公开专有技术、商业秘密;
 
  (七)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提供赞助、捐赠;
 
  (八)其他损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财产性权益的行为。
 
  第十条 国家机关应当保护企业经营自主权,无法定依据,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产业布局、经营方式、经营范围;
 
  (二)要求企业停工停产停业,或者采取停水停电停气等措施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三)干涉企业自主用工和人事任免;
 
  (四)要求企业接受指定检测、检验、检疫;
 
  (五)要求企业购买指定产品、有价证券、商业保险;
 
  (六)强制要求企业参加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
 
  (七)要求企业接受指定咨询、指定培训等指定服务;
 
  (八)其他干扰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保障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行政机关不得非法限制其他地区的企业和个人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和滥用行政权力进行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妨碍公平竞争。
 
  各类企业享受政策、资金扶持和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的机会、条件平等,但国家对特定企业、特定领域、特定行业依法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强化对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的诚信管理,建立政务领域诚信记录制度。
 
  国家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同企业签订的协议,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为由违约毁约。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等原因造成协议不能履行的,国家机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得无正当理由以拖延竣工验收、竣工结算等方式拖欠工程款项。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禁止通过备案、年检、考核、培训、委托第三方评估以及指定由中介机构或者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审批等方式违法实施行政许可。
 
  行政机关应当加强行政许可标准化管理工作,明确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期限、流程和申请的材料、格式文本等事项,在行政许可受理场所、政务网站公布。
 
  企业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非法撤销或者变更的,应当及时纠正并依法赔偿;因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撤回或者变更行政许可的,给企业和企业经营者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补偿。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不损害国家、社会和其他主体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遵循最有利于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原则。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威胁、恐吓、人身攻击、人身伤害、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违法行为解决涉企经济纠纷。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受到前述侵害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予以制止、查处和保护。
 
  第十六条 有关国家机关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企业经营者,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的,在不影响案件查办的前提下,应当允许涉案经营者依照法律、法规或者企业章程的相关规定,临时委托他人代为行使经营权。
 
  第十七条 国家机关在处置涉案财物时,应当依法区分企业财产和经营者个人财产、经营者个人财产和家庭财产、非法所得和合法财产,保护企业、企业经营者个人及其家庭合法财产权益。
 
  第十八条 开展行政监督检查应当依法进行,对于违反法定权限、条件、程序、范围,或者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有权予以拒绝。
 
  监督检查可以合并完成的,应当组织有关行政机关实施合并或者联合检查。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场所进行检查、检验、检疫、检测,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不得违法重复检查、检验、检疫、检测,对违法重复检查、检验、检疫、检测的,企业有权予以拒绝。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促使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纠正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敲诈勒索、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合同诈骗、串通投标、强迫交易、损害商誉、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应当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及时查处;对以阻碍、堵塞企业人员或者物资出入通道等方式妨碍企业生产经营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制止、查处。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务、知识产权等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为企业涉外维权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建立、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对劳动争议预防、集体劳动争议和劳动关系突发事件处理等依法提出合理解决措施,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第二十四条 相关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和品牌培育的引导、支持机制,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平台,依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第二十五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职责过程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侵犯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造成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损害的,依法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恢复原状、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履行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相关职责时适用本条例有关规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的权益保护,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
 地区: 四川 
 标签: 企业经营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209)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320)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3011) 其他法规 (34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151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