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天津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商务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津商〔2021〕2号)

天津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商务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津商〔2021〕2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1-04-29 16:52:46  来源:天津市商务局  浏览次数:2121
核心提示:“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构建现代商务经济体系,推动天津商务高质量发展,依据《全国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发布单位
天津市商务局
天津市商务局
发布文号 津商〔2021〕2号
发布日期 2021-04-29 生效日期 2021-04-29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各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商务系统各单位,各有关单位:
 
  《天津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分管市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4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构建现代商务经济体系,推动天津商务高质量发展,依据《全国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商务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一、商务发展转型趋势明显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商务战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稳中求进,攻坚克难,推动商务经济实现转型发展,为商务发展长期向好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增速明显换挡。利用外资扩张速度放缓,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3.1%,比“十二五”下降11.2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减速趋势明显,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出口、进口年均分别增长0.7%、-0.6%、1.7%,分别比“十二五”下降6.1个、7个、5.5个百分点。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2017-2019年连续三年负增长,“十三五”年均下降26%。商贸流通规模扩张受到明显压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18年以来持续萎缩,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年均下降4.9%,比“十二五”下降26.6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民营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分别由“十二五”末的21.7%、43.1%提升到43.5%、56.8%,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利用外资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服务业引资比重由“十二五”末的47.1%提升到87.6%,制造业引资则由所占五成降到不足两成。对外投资市场结构呈现新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占比持续增长。商贸流通业态深入调整,限上网上零售额占限上社零额比重超过20%,多业态组合的购物中心、社区便利店呈现发展活力,单业经营的百货店和专卖店以及大型综合超市营收下滑明显,餐饮外卖、“一小时送达”等多元配送模式催生商业裂变。
 
  (三)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开放载体加快创新提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持续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成效明显,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加快提档升级,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加快步伐,出口加工区、东疆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东疆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建成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汽车平行进口、中转集拼、二手车出口、保税维修等贸易新模式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持续深化,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2个国家级出口基地获批。口岸扩大开放实现新突破,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跨境贸易便利化创历史最好水平。国家会展中心项目一期主体工程竣工,保利广场、天河城、鲁能城等一批商贸载体投入使用,五大道、时代奥城等一批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建成运营。
 
  “十三五”时期,天津商务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够优化。限上企业社零额比重偏低,汽车、成品油零售占社零额比重过高。出口对外资企业依赖度高,民营企业出口比重较低。服务贸易规模小、逆差较大。高新技术制造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低,总部型高能级外商投资企业少。二是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流通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不高,高品质商业集聚区匮乏,会展经济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滞后。进口对区域的集散辐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出口国际自主品牌数量少、竞争力不强。外资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制造业大项目、高技术产业项目储备少。三是发展新动能亟需加快培育。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较慢。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对进出口拉动作用不明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力度不够大,缺乏首创性、颠覆性创新举措。开发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开放载体需要加快转型发展。高端人才供给、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与先进省市差距依然较大。
 
  二、商务发展环境面临新变化
 
  “十四五”时期,商务改革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既存在诸多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RCEP、中欧BIT等贸易投资协定签署实施,双边、区域合作势头上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快。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跨境贸易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贸易投资壁垒日益增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向区域化、本土化深刻调整,商务发展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从国内看,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日益显现,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为消费提质扩容、贸易创新发展、双向投资优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动力。同时,商务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需加快重塑。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消费需求新增长点需深入挖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从天津看,我市步入基本建成“一基地三区”的关键阶段。天津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先行区加快建成。这些均为天津商务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注入新的动力。同时,资源环境束缚持续增大,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新动能引育还处于青黄不接阶段。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削弱了居民消费意愿,外贸外资企业订单不足、物流不畅、商务活动受限等问题较为突出,商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综合而言,“十四五”时期,天津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顺应国内外环境新变化,胸怀“两个大局”,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聚焦扩大内需、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着眼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形成强大内贸市场、促进更高水平开放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为根本路径,着力构建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内贸流通体系,着力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体现天津城市定位的商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领导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商务发展的奋斗目标,不断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让人民在商务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商务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突出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商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促进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树立大商务观念,强化与部门横向协作、与各区纵向联动,推动商务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总体目标
 
  内贸流通实现品质提升。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5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商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优化,消费市场繁荣活跃,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特征更加明显,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市场秩序更加有序规范。
 
  对外贸易实现稳中提质。到2025年,全市人均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突破8500美元。贸易主体壮大,贸易结构优化,出口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升,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更加突出。
 
  利用外资实现稳中增效。五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260亿美元。外资结构持续优化,综合效益和带动力稳步提升,基本形成以高技术产业、高品质服务供给、高能级投资主体为特征的利用外资格局。
 
  对外投资合作实现稳定发展。对外投资规模保持总体稳定,行业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投资合作方式更加多元,“走出去”对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不断增强。
 
  到“十四五”末,商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本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第三章 建设强大内贸市场
 
  一、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着眼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升商业布局水平,打造高品质商业载体,构建引领消费市场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推进海河国际商业中心布局。加快开发海河沿岸重要商业节点,打造五大院、一热电更新区与海河之间的新商业空间、古文化街、意风区、津湾广场五个商业聚集带,建成海河沿线最重要的五大商业、餐饮、旅游、文化活动节点,实现海河景观带向海河商业文旅经济带转变,将海河沿岸打造成“城市会客厅”。实施高品质商圈提升改造工程,以《海河国际商业中心发展规划》“九商圈”为指引,完善商圈功能定位,推进商业经营结构调整及消费环境提升改造,打造和平路滨江道、五大道、意式风情区、津湾广场知名商圈,整体推进老城厢-古文化街、泰安道-小白楼、南门外大街、六纬路、大胡同商圈建设,培育形成1-2个与国际消费同步、荟萃国际品牌的国际化知名商圈。
 
  (二)培育地标性商业街区。加快金街步行街提升改造,改造提升景观环境,拓展智慧街区服务功能,引进特色餐饮、创意零售、智能科技、非遗体验馆等业态,建设长春道津门传统特色餐饮街区、赤峰道特色休闲购物街、和平路老字号和非遗特色技艺展示街区。推动南市食品街、古文化街等凝结历史记忆、融合商旅文发展商业街区改造提升,扮靓吸引外来消费的天津商业明珠。实施高品质步行街一区一标杆建设工程。建设高品质、多元化、有特色的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率先建成意式风情区、五大道、时代奥城等标志性夜市街区,构建文化中心、金街、三岔河口等地标夜生活商圈,打造涵盖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健、夜读、夜展的魅力“夜津城”。
 
  (三)加快同步消费市场建设。发展品牌消费,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进入天津,扩大品牌商品和品牌店市场供给。发展首店经济,五年累计引进全球首店、全国首店、区域首店200家以上,形成更多品牌在津首发或新品同步上市。发展免税购物,提升机场、邮轮母港等口岸免税店水平,在重点商圈和主要旅游景区布局建设一批退税购物商店。建设奥特莱斯等进口商品新型消费平台。围绕同步市场建设,引导出口企业拓展内销市场网络,推动我市销售的国际品牌与发达国家市场在品质、定价、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步接轨,推进国内本土品牌产品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
 
  (四)打造引领消费市场风向标。打响“购天津”活动品牌,培育若干有生命力、国内外知名度的“时尚周”、“消费展”、“购物节”等引领消费新平台。适应新型消费模式和营销方式迅猛发展,培育网红“打卡地”、“直播电商”、“社交电商”、“5G消费体验”等行业新坐标。加快建设“美食之都”,引进世界各地特色餐饮和风味美食,培育一批津菜餐饮品牌,提升津菜影响力。深入开展老字号振兴行动,大力吸引国内老字号品牌集聚,支持一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老字号做强做大,认定一批津门老字号,打造具有浓郁津味风情的老字号特色集聚区。
 
  二、推动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通过提升行业数字化、集约化、标准化,增强天津内贸流通创新发展和区域服务辐射能力,加快建设面向“三北”的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一)推进行业数字化。以流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商业街区智慧化建设、市场主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化示范项目。加快推广依托数字化应用的新商业模式和业态,支持综合型和专业型交易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培育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设基于本地服务为主的自主应用平台。
 
  (二)推进行业集约化。引导综合消费品批发市场向“品牌建设+平台展销+仓储物流”的展贸中心转型,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借助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打造全链条冷链配送体系,规划建设东丽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华北商贸城、京津国际汽车产业园、海吉星农产品市场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开展供应链一体化建设。加快批发市场、菜市场等领域连锁经营布局,支持品牌连锁企业整合商业资源拓展市场布局,实现天津连锁经营领域和规模双突破。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批发和零售企业,吸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三北”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商贸物流等企业总部落户。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升全渠道竞争力。
 
  (三)推进行业标准化。以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为切入点,推动物流标准化应用扩面提质。支持城市共同配送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四统一”标准下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制定商品类交易场所运营规范。加强冷链物流储运销标准在京津冀地区的推广应用,建设中国北方国际冷链物流基地,打造京津冀1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推动商业零售行业、住宿餐饮业、再生资源回收业等生活服务业经营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修订一批行业经营服务标准和规范。
 
  三、推动建设北方会展中心城市
 
  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建设为带动,聚焦会展产业集聚区建设、高品质展会活动和会展业发展环境,强功能、增实力、补短板,加快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北方会展中心城市。
 
  (一)建设功能强大的会展产业集聚区。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产业聚集、配套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全国领先高端会展服务经济发展新高地、环渤海湾区会展经济核心承载区、全国会展产业创新发展领航区建设。建成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主体工程,2021年实现首展,2022年实现整体运营。推进会展产业生态链建设,以会展服务、会展旅游、会展智能科技服务为重点,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组展商、展览专业服务商和会展组织来津设立机构,推进全产业链资源要素布局,加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建成基本商业配套服务完备的国家会展中心核心区,有序推进关联功能板块开发建设。
 
  (二)引育品牌化、国际化展会活动。以世界智能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为标杆,筹划常年在津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性展会。支持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北方国际自行车展、碧海钓具展、冰淇淋产业博览会等一批成熟展会做大做强,持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实施面向初创阶段、涉猎新兴领域的中小展会特别扶持计划,助力其成长壮大。推动津洽会等展会市场化、专业化转型。实施会展业招商专项行动,吸引一批国际知名展会来津举办分支展,培育和引进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全国糖酒会等一批行业知名展会。积极承接北京展会资源疏解。
 
  (三)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修订《天津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办法》,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强化对会展业发展的服务促进,构建政府部门间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天津会展“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设立天津会展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推进展会市场有序发展,发挥行业组织在制定行业规范、促进自律管理等方面作用,建立行业信用档案和违法违规信息披露制度。
 
  四、完善便民消费服务体系
 
  坚持商业为民的发展思想,以全覆盖、综合型、品质化为目标,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更好适应便利化、品质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一)优化城市消费网络布局。完善菜市场规划布局,全面解决菜市场缺位补建和老旧小区买菜难问题,中心城区标准化菜市场替代率达到100%,建成一批智慧菜市场。发展综合型社区商业中心、智慧型邻里中心,建成一批示范项目。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进社区,拓展“品牌便利店+”商业模式。强化地铁生活服务载体功能,在具备条件的地铁站外建成一批“地铁E站”便民售卖车。引导餐饮企业拓展养老配餐服务。
 
  (二)推进农村消费网络建设。推动邮政、快递企业增开农村物流配送线路,支持企业整合农村商贸、供销、快递等资源,建设集电子商务服务与快递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公共服务站点,推进农村地区设置智能邮件快件箱,实现村村通快递。实施政府引导、多渠道投资参与的农村集贸市场提升工程,完成全部老旧集贸市场全面改造,建成一批农村示范集贸市场。
 
  (三)打造便民消费新场景。拓展“无接触”消费模式,推动家政企业开展线上咨询、手机预约、视频交流等云服务,支持社区建设智能取餐柜、智能快递柜、无人配送车等智能配送服务设施。加快传统商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云上商店”“云上街区”,拓展线上团购、无店铺经营等新型销售模式,支持沿街商户布设24小时智能售卖机。提升餐饮服务智能化,引导企业拓展“餐饮+新零售”、“餐饮+新媒体”等新型经营模式,鼓励发展智能烹饪机和无人售卖餐吧。
 
  五、营造规范有序消费环境
 
  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内贸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构建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建立商贸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建立信用记录和信用审查机制,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健全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完善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营造诚信兴商市场氛围,加强诚信兴商宣传,培育更多“诚信经营承诺店”。推动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协同推进放心食品平台、食品生产企业追溯系统与市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初步实现追溯数据跨部门互联互通。推动商贸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加强窗口商业文明服务建设,提升经营服务场所环境优美整洁度,引导使用行业服务文明用语。强化提升商业服务质量督导机制建设,开展“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倡议活动,完善商业服务质量点评机制,开设天津商业服务质量专栏和点评曝光渠道。健全生活必需品储备管理制度,优化应急投放网络。
 
  (三)推进综合治理现代化。加强商贸流通行业管理,在促进行业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行业秩序等方面确立一批符合国家导向原则、满足天津现实需要的可操作制度。加快内贸领域协会商会“去行政化”改革,建立政府与行业商协会的新型合作关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健全内贸运行监测体系,构建涵盖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内贸统计监测大数据平台。
 
  第四章 建设对外贸易强市
 
  一、推进货物贸易高质量发展
 
  厚植产业、提升结构、转换动能、完善功能,推进外贸稳中提质,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一)壮大外贸主体队伍。实施万企导入行动,构建多层次外贸孵化体系,推动传统外贸和制造企业拓展“互联网+外贸”业务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平台开展进出口贸易,新增自营进出口和平台接入型市场主体超万家。实施千企引育行动,着力引进贸易总部、知名专业贸易商、跨境电商品牌企业,加力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天津产品海外行组织、细分领域标杆选树等外贸主体培育工作,聚集形成千家以上年贸易额超亿美元的市场主体。实施双百支撑行动,强化流通型外贸百强企业和生产型外贸百强企业帮扶,确保“两个一百”对天津外贸的稳定器作用。
 
  (二)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加大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创新投入、拓展数字技术应用,支持外贸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合作开展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研发创新。培育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出口增长点,发展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制造、船舶装备等高端加工贸易。支持企业开展接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设自产产品全球售后维修服务中心。推动“天津制造”品牌出口,完善出口品牌培育机制,建立外贸优企优品数据库,支持企业注册境外商标、申请境外专利及认证,实现品牌化经营。
 
  (三)推进以“一带一路”为重心的市场多元化建设。抢抓RCEP签署机遇,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对接和贸易往来,聚焦30个重点市场,用好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发展线上推广与运营,打造集展示销售、品牌推广、仓储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天津商品国际营销公共平台,布局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拓展对外承包工程项下的国内装备“走出去”、境外资源能源投资合作项下的产品回运等贸易合作空间。到2025年,“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额占比超过40%。继续深耕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保持双边贸易总体稳定运行。
 
  (四)打造进口商品集散地。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为引领,高水平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能源资源类商品、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消费品三大进口集散地。发展原油进口、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资质主体,推动设立大宗商品保税交割库,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基地、北方液体化工产品集散基地和贸易枢纽。发展汽车保税仓储和转口保税增值服务。培育引进肉类、酒类、水果、水海产品等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平台,拓展展示、交易、撮合、融资等平台功能,打造进口食品全产业链基地。
 
  (五)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外贸企业数字化升级,支持企业借助阿里巴巴、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和数字营销及社交营销工具拓展国际市场,培育一批数字化升级标杆企业。推进中国(天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监管服务制度环境,打造具有最优生态圈的产业园区,提升出口品牌孵化功能和海外仓配送保障能力,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五年翻两番。构筑保税维修承载高地,做大航空、船舶保税维修业务规模,拓展工程机械、数控机床、通信设备等新领域,争取开展医疗器械、老爷车等保税维修业务,打造面向全球的高端维修再制造基地。发展中转集拼和离岸贸易,扩大海铁联运货物量,建成中外运集拼箱物流中心,支持资信良好的企业开展具有真实背景的离岸转手买卖。
 
  (六)推进贸易产业集聚区建设。分类推进天津市汽车及零部件基地等7个国家级、西青区机电基地等5个市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完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引导自行车、乐器、中西药、汽车及零部件、地毯、五金制品等基地产业与贸易新业态融合发展。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贸易产业聚集区。全面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发展以“保税+”为特点的临港保税业务。
 
  二、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把发展服务贸易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发展模式,缩小贸易逆差,打造服务贸易创新高地和服务外包转型高地。
 
  (一)打造特色服务出口集聚区。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培育引进一批数字物流、数字港口、数字人才、数字娱乐项目,打造天津数字服务出口品牌。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提升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研和文化等与中医药服务出口相关的市场主体聚集度和服务产品特色优势。打造一批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培育一批服务贸易出口龙头企业。
 
  (二)拓展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做大做强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文化娱乐等领域服务贸易。着力扩大研发设计、融资租赁、维修维护等领域服务出口。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法律、教育、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合作。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兴服务市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全部服务贸易比重稳步提升。
 
  (三)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推动服务外包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全球服务网络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依托5G技术,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扩大离岸服务外包技术外溢效应,支持企业承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务,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数字化服务外包业务比重。支持检验检测、维修维护、服务设计等服务外包特色领域建立创新联盟,建设京津冀大数据共享中心、数字经济区域研究中心、数字服务国际合作平台和联盟。到2025年,天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的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营造一流口岸服务环境
 
  加快构建一流口岸服务环境,强化口岸资源对天津开放发展的战略支撑。
 
  (一)推动口岸扩大对外开放。组织推动北疆港区、东疆港区、大沽口港区、高沙岭港区、大港港区等口岸新建的智能化、专业化码头口岸对外开放。完善口岸开放后管理与服务,加强口岸准入退出管理。支持配合天津港集团推进内陆物流网络,拓展天津口岸服务辐射范围。研究建立天津口岸指数。
 
  (二)推动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向空港口岸延伸。巩固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较优势,落实国家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及随附单证措施,支持天津海关推广进口货物“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举措。支持天津港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邮轮码头口岸通关环境。
 
  (三)建设高水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依托“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推动“单一窗口”功能向国际贸易全链条拓展,加快与银行、保险、港口等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对接。深化“单一窗口”功能,将邮轮旅客信息申报、进出口检验检疫、预约查验、联合登临检查等功能纳入“单一窗口”。推动落实“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建设规划方案,重点推进企业档案、跨境电商、智能物流、金融保险和产业辅助决策等拓展应用。
 
  第五章 推动双向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设高质量外资承载地
 
  抢抓中欧投资协定签署机遇,强化利用外资对天津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一)增强利用外资对“一基地三区”建设的支撑。支持外资参与天津制造业优化升级,聚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等优势产业和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引进一批世界500强、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项目。推动国际航运服务资源要素在津聚集,支持外资参与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鼓励外资以多种方式参与港口运营,提升国际航运、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中介、国际航运金融保险等领域外资聚集度。推动金融领域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法人和分支金融机构在津布局,引导外资参与金融产品与运营创新市场建设,提升外资在建设高水平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中的作用。
 
  (二)提升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推动开展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入实施商务楼宇、“小洋楼”以及“设计之都”专项招商,强化商贸流通、进出口贸易、服务贸易、港口服务、商务服务、新业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资。支持外商投资研发设计、科技服务、数字经济、互联网及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教育、医疗等高端服务领域。强化总部经济政策支撑,推动外资总部及总部型机构在津聚集。
 
  (三)构建引资稳资良好环境。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确保外商投资法各项制度切实有效执行。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健全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确保严谨、规范、高效受理和处置外资企业投诉,依法合规保障外资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打造多层次、专业化投资促进体系,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立体化项目服务机制,支持项目所在地制定“一企一策”灵活政策。完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建立全方位回应企业诉求工作机制,促进外资在津稳定发展。
 
  (四)构建高水平大招商新格局。紧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趋势,围绕构建“1+3+4”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强招商引资顶层谋划。提高招商工作统筹水平,健全考核机制,推动实施激励政策,加大外资招商工作投入。推进精准招商,建立全市招商载体资源库,编制产业招商规划和招商地图,建设全市招商网站。推广市场化招商,鼓励各区制定实施招商中介及项目引荐人奖励政策。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队伍,健全以各类招商载体为重点的招商队伍组织网络,创新招商人才培养引进及使用体制机制,鼓励招募、充实专业化招商力量,打造品牌化招商队伍培训平台。
 
  二、建设高水平对外投资合作策源地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提升天津经济国际化发展水平,在更大空间整合资源释放能量。
 
  (一)优化行业布局。顺应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引导符合外部市场需求、具备较强优势、契合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的生产加工制造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赴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合作。围绕扩大天津品牌、天津服务影响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构建全球营销网络。拓展农业国际合作,支持现代化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合作水平,引导有实力、有条件的工程设计咨询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支持建营一体化、投建营一体化发展。
 
  (二)深化“一带一路”共建。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市场合作开发,加快农业种植、肉类品加工等一批项目建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投资木材加工、采矿设备销售等领域。加快开发东南亚南亚产能合作市场,引导轻工、纺织、农业等行业有条件的企业境外投资建厂。有序开发非洲西亚海外工程市场,引导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非州轨道交通以及西亚石油化工领域的项目合作。
 
  (三)强化服务促进与风险防控。持续提升备案审批、海关查验、人员出入境管理、外事服务等综合便利优势,进一步强化资产评估、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税务服务、风险评估、认证、仲裁等服务。充分发挥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走出去”风险甄别、预警和治理作用,持续拓展海外投资保险功能,推动增强企业海外经营抗风险能力的金融保险产品创新,助力更多企业建立完善境外安全管理制度。
 
  (四)壮大“走出去”主体队伍。引导企业“抱团出海”,推进企业间资源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企业市场开发和风险化解能力。引导对外承包工程领域上下游关联企业组建项目联合体,推动设计咨询、投融资、建营一体化企业联合“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支持企业优化整合市场资源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鼓励围绕龙头的配套供应链出海,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天津跨国经营企业。鼓励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在津设立出海“窗口”,增强国内产业链海外投资带动效应。引导境外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加强本地化建设。
 
  三、打造扩大开放桥头堡
 
  聚焦开放载体建设,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开发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开放引领作用。
 
  (一)建设更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聚焦制度创新核心任务,加快构建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与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打造全国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增设新片区,推动制度创新向人员、资本、技术、服务等全要素便利化拓展。适时修订《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在改革开放、放权赋能、管理运行等方面给予更有力法治保障。总结和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全市改革创新联动,构建由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开放园区组成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建设更具活力的开发区。加快各级开发区转型升级,完善工作机制,优化综合评价体系,引导促进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打造现代化开放型经济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体制改革创新先行区。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开发区建设运营模式,完善绩效激励机制,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推进开发区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引资,打造国际合作新载体,建设特色品牌园区、绿色生态园区。鼓励国家级开发区与雄安新区共建特色产业园区。
 
  (三)建设更具示范效应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建营模式、完善产业布局、促进规范有序,打造合作区品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天津发展大局。推进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提档升级,推行“一站式”投资服务模式,探索建设专业化“园中园”,努力打造具有转口平台和综合保税功能的中埃贸易及跨境电商物流重要通道。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梯队建设,认定一批市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构建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完整、聚集辐射效应突出的对外投资合作载体。
 
  第六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
 
  发挥商务系统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研究商务发展战略、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工作体制机制,提高重大商务问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市区、部门推动规划实施的协调联动机制,细化责任分工,层层抓好落实,形成促进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规划落地配套支撑
 
  强化商务领域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本规划的统筹协调,形成相关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本规划有机衔接、配套支撑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落地的项目支撑,以更加完善的清单化管理模式,持续推动项目组织与落地。强化规划执行的政策支撑,积极发挥中信保、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势,加大对企业精准开拓国际市场、拓展跨境电商和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等的支持力度。
 
  三、推进商务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商务专业人才引进,重点引进通晓国际经贸规则的创新型商务领军人才和国际化复合型高端商务人才。强化商务管理人才培训,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商务领域战略研究,提高各级商务部门干部综合分析、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能力。支持商务领域高校和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与商务企业联合举办培训项目,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组织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机制。加强年度商务工作要点与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研究制定推动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有序落实的年度举措。在本规划执行期间,根据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重大变化,适时调整规划预期目标。
 地区: 天津 
 标签: 规划 纲要 体系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844)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1828) 法规动态 (211)
法规解读 (2903) 其他法规 (53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171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