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渝府办发〔2022〕80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渝府办发〔2022〕80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2-07-29 10:43:18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2692
核心提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冷链物流有关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发布单位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渝府办发〔2022〕80号
发布日期 2022-07-28 生效日期 2022-07-28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
备注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7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2022年7月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面临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构建一区两廊多节点冷链物流新格局

第一节 建设主城都市区冷链物流核心区

第二节 建设渝东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

第三节 建设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

第四节 构建三级冷链物流网络节点

第四章 搭建“四向四式”冷链双循环通道

第一节 构建七条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第二节 壮大国际冷链双向流通规模

第三节 推动城乡冷链网络双向融合

第四节 大力发展冷链多式联运

第五章 完善销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

第一节 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第二节 推动销地集配中心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

第六章 提升冷链物流全品类服务

第一节 健全肉类冷链物流体系

第二节 健全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第三节 健全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第四节 健全乳品冷链物流体系

第五节 健全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第六节 健全医药品冷链物流体系

第七章 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

第一节 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

第二节 提高冷链设施智能化水平

第三节 推进冷链物流模式创新

第四节 加强冷链物流运输服务能力

第五节 培育冷链装备制造业集群

第八章 强化冷链物流全方位支撑

第一节 培育冷链物流骨干企业

第二节 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第三节 完善冷链物流统计体系

第四节 强化冷链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第九章 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

第一节 健全冷链物流监管机制

第二节 创新行业监管手段

第三节 强化检验检测检疫

第十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一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协调

第二节 强化要素支撑

第三节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第四节 强化宣传引导

重庆市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冷链物流有关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我市肉类、果蔬、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业态模式不断创新、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产业已成为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新兴力量。

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末,全市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肉类、果蔬、水产品、牛奶生产总量达2794万吨、年均增长3.6%。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强,在生产和消费两端的共同推动下,冷链物流快速发展,2020年冷链市场交易额达864亿元,较2015年增加193亿元、年均增长5.2%。冷链流通率、冷链流通环节腐损率分别为46%、18%,较2015年分别提高19个百分点、降低5个百分点。随着出海出境大通道和开放口岸、海关指定监管场所等加快建设,国际冷链物流规模持续扩大,进口冷链产品规模达96万吨。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全市冷库库容达526万立方米,较2015年增加328万立方米、年均增长9.7%,其中中心城区冷库库容达242万立方米、占全市52%;冷藏车保有量约2700辆,比2015年增长130%;基本形成以“冷链物流+交易市场”为主,冷链加工、运输、仓储为支撑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图1—1 “十三五”期间全市冷库库容趋势图

现代冷链服务主体日益壮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全市规模以上的冷链物流市场主体达400家。重庆明品福集团、重庆万吨冷储公司、重庆医药集团、重庆友生活公司等企业快速发展,新世纪、永辉超市、顺丰冷运、盒马鲜生、京东物流等企业生鲜冷链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冷链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涌现。随着电子商务、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在生鲜电商、新零售、新餐饮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下,冷链物流发展日趋多元化,“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型业态不断发展,呈现出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市场型、加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直销型与第三方物流全面融合发展的冷链物流模式,构建了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持续推动消费不断升级。

冷链物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我市相继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7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冷链物流发展政策操作办法(暂行)的通知》(渝口岸物流发〔2021〕9号)等政策文件,加强了对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引导,加大了对冷链物流发展的投入,开展了全程冷链物流可追溯试点,强化了对冷链物流监督管理,为全市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目前,重庆冷链物流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规模化、系统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突出表现在:一是缺少统筹规划,区域结构失衡。规划引领不足,既有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呈现出“城区强、农村弱”“销地库强、终端和产地弱”“低温库强、高温库弱”等特征,低水平服务供给过剩,超低温、变温、冷鲜库等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对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结构升级支撑引领能力不够。二是基础设施不强,有效监管不足。产销两端冷处理设施少,冷链运输环节监管缺失、冷藏车数量偏少,新能源冷藏车发展相对滞后;冷链物流监管制度不全,全链条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三是服务能力不足,冷链覆盖度低。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有待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各个环节信息资源有效衔接不足,跨运输方式、跨作业环节衔接转换效率较低,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不高等。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四五”是我市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我市冷链物流发展面临众多历史性机遇与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给冷链物流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我国当前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出海出境国际大通道日趋完善,国际贸易往来推动食品进出口规模和国内国际冷链物流标准有效衔接,助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居民消费扩大升级,为冷链物流发展拓展了新空间。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需求不断升级、冷链消费能力和意愿持续增强、消费习惯由生鲜消费向冰鲜冷链消费逐步转变,冷链物流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保障高质量消费增长的市场需求、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冷链物流现代服务体系迫在眉睫,要求冷链物流加快提高服务水平、适配新型消费。

智能技术不断更新,为冷链物流发展释放了新动力。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推广,智慧物流有效赋能冷链物流各领域、各环节,设备设施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以及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加速释放新动力,为实现冷链物流全链条温度可控、过程可视、源头可溯提供有力支撑。

冷链产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对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冷链产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冷链物流“断链”“伪冷链”等问题依旧突出,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冷链物流承担着保疫苗安全配送和食品稳定供应的艰巨任务,迫切要求提高运输、仓储、加工专业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规范市场运行,不断完善全程冷链追溯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对冷链物流发展明确了新任务。冷链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能耗水平较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更加需要加强绿色节能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节能设施,加快减排降耗和低碳转型步伐,推动冷链物流运输结构调整,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冷链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补齐城乡冷链物流短板、畅通通道运行网络、健全监管保障机制,构建形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提高冷链物流要素配置效率效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位不缺位,有为不越位,在规范行业运行秩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更多向冷链物流基础薄弱环节配置,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需求导向,合理布局。准确把握冷链物流发展的趋势特征,突出问题导向,明确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综合考虑冷链产品生产布局、人口分布状况等因素,立足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优化空间布局和冷链基础设施配套,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生产生活需求。

统筹推进,分类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冷链物流运行、服务、监管、支撑体系建设,优化冷链物流设施空间布局与运行网络结构。针对生产流通环节、品类等特点,因势利导,精准施策,推动不同地区、不同品类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领,提质增效。坚持创新发展,注重科技赋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冷链物流行业集聚,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冷链物流技术工艺、业态模式、经营管理、监管方式创新,提高服务品质和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和发展效能。

绿色智慧,安全可靠。顺应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冷链物流各领域、全过程。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冷链物流运行管理和治理方式变革,提升行业绿色智慧发展水平。坚守安全底线,压实各方责任,强化行业监管,完善冷链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冷链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畅通高效、安全绿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增强冷链物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为服务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冷库库容规模达880万立方米以上,冷藏车保有量达5000辆,肉类、果蔬、水产品等适冷商品冷链处理率分别达85%、30%、85%,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显著减少,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日消费1千克冷链商品需求。

设施网络全面覆盖。建成5个一级冷链物流节点、30个二级冷链物流节点、N个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乡、联通国内外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满足城市居民2公里以内、农村居民5公里以内采购冷鲜食品商品需求。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冷链设施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结构发展更加合理、功能类型更加完善。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提升,冷链物流成本水平显著降低。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培育2—3家竞争力较强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冷链物流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监管体系更加完备。建立“政府监管、企业自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机制,基本实现肉类、果蔬、粮油、红酒、海鲜、药品疫苗等商品冷链物流“全覆盖”,政府对冷链物流的行业管理“全链条”,企业生产、存储、运输、销售全程“无断链”,市民扫码了解冷链“全环节”,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精准高效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

专栏1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20 2025
1 冷库库容(万立方米) 526 880
2 冷藏运输车辆总量(辆) 2700 5000
3 肉类产地冷链处理率(% 85
4 果蔬冷链运输率(% 40
5 水产品冷链运输率(% 10
6 流通环节腐损率(% 18 14
7 建成一级冷链物流节点(个) 5
8 进出口冷链物流规模(万吨) 96 120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基础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章 构建一区两廊多节点冷链物流新格局

图3—1重庆冷链物流空间布局图

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立足重庆“大山大江”的地理环境、“西密东疏”的人口分布特征,构建以主城都市区为核心,渝东北、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为支撑,三级冷链物流节点为支点,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互补、链条完整的“一区、两走廊、多节点”现代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建设主城都市区冷链物流核心区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连锁超市、大型食药品生产基地等,以中心城区消费能级提升为引领,以主城新区食药品生产消费为支撑,加快多功能、标准化、国际化、绿色化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畅通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冷链产品便捷高效双向流动通道,提升铁公水空冷链物流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强化应急冷链物资储备保障和冷链产品价格宏观调控功能,打造内陆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力争到2025年主城都市区冷库库容达583万立方米,基本实现“1小时冷链产品配送圈”。

专栏2 主城都市区冷链物流核心区空间布局

序号 区县(开发区) 功 能 定 位
中心城区
1 九龙坡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依托中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加快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智慧化水平,配套完善多功能、标准化、国际化、绿色化冷链物流设施,推动冷链物流提质增效,增强全市应急冷链物资储备保障功能和冷链产品价格宏观调控能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国际冷链商品交易市场,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和优势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重庆市新能源冷链车辆制造集群。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32万立方米。
2 大渡口区 依托现有冷链物流集群基础,按照钓鱼嘴音乐半岛城市功能定位,推动实施冷库改造升级,创新发展冷链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和形象,打造满足以城区消费需求为主的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中心,2025年冷库库容达32万立方米以上。
3 渝北区、两江新区 依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果园港,发挥空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作用,大力发展航空冷链、冷链集装箱、江海联运,培育壮大高端精品冷链食品、高新技术中间冷链产品、医药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冷链物流规模,打造高品质冷链产品集散分拨中心,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66万立方米以上。
4 沙坪坝区 依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始发点和口岸为平台,发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保税冷链物流设施集群,大力发展国际冷链物流、高端智能冷链、应急冷链物资储运、进口医药冷链等业态,打造内陆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高品质冷链产品集中展示区,2025年冷库库容达22万立方米以上。
5 江北区 依托现有冷链物流集群,加快推动冷链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冷链供应链配送能力,促进冷链物流提质增效,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配送中心,2025年冷库库容达53万立方米以上。
6 巴南区 依托国际生物医药城及西部陆海新通道、保税物流中心,推动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鼓励开行跨境冷链班车,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和冷链物流,健全药品冷链配送体系,打造东盟农产品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全国性医药产品冷链配送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27万立方米以上。
7 北碚区 依托东阳陆港物流园、龙凤桥物流集散中心、静观农贸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中心),加快完善城乡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建设产地冷贮库和冷链运输设施,提升城市生鲜冷链食品服务能力,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4万立方米以上。
8 南岸区 依托渝南冻品市场,引导培育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食品专业冷链产品交易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5万立方米左右。
9 渝中区 围绕城市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引导连锁超市、商品市场等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加快布局冷链物流终端设施,投放一批智能自提柜。发挥金融总部集聚区优势,培育发展冷链物流结算中心,支持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主城新区
1 涪陵区 依托百亿级榨菜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加快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高标准建设医药、综合保税等冷链仓储设施,大力发展国际冷链物流、医药冷链物流等业态,全面提升专业化冷链仓储、运输水平,率先开展全程追溯冷链物流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性榨菜冷链物流基地、区域性医药冷链物流配送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21万立方米以上。
2 长寿区 依托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生产种植基地,提升化工冷链仓储和运输专业化水平,推动重庆东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完善冷链仓储设施,提升城市生鲜冷链食品服务能力,支撑中心城区冷链产品需求,推动长寿冷链物流全面融入中心城区,打造绿色化工冷链发展示范区、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9万立方米以上。
3 江津区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及综合保税区,发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作用,加大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班列频次,布局建设通道冷链物流产业集群,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多温带、多层中转智能冷链物流设施,做实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农副产品分拨和东盟冷链食品分拨中心,打造内陆国际冷链物流分拨基地。以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等为重点平台,加快补齐农贸市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健全冷链产品流通网络,提升全市冷鲜产品平衡供应调控能力,打造全国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基地。依托百万级生猪、34万吨花椒等特色农产品产能,完善猪肉、花椒等冷链产品加工配送体系,打造区域性肉类和花椒冷链配送中心。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54万立方米。
4 合川区 以百万级人口消费升级为牵引,以百万级生猪等特色农产品需求为支撑,提升中农联等农产品市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质量,推动屠宰基地建设预冷库、排酸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提升冷链服务能力。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配送中心,支撑本地区及中心城区冷链产品服务需求,到2025年冷库总容量达26万立方米。
5 永川区 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提升区域应急冷链药品专业化储存和运输水平,补齐吉之汇国际农贸物流城等农贸市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完善食用菌、梨等特色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加工配送体系,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增强渝西片区辐射能力。推动冷链装备制造业发展,打造覆盖压缩机、制冷机、制冷剂、隔热材料等产品的冷链装备制造集群。到2025年冷库总容量达15万立方米以上。
6 南川区 依托特色果蔬种植基地、畜禽加工企业,补齐竹笋、蓝莓、茶叶等特色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完善肉类冷链加工配送体系,打造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到2025年冷库总容量达11万立方米。
7 綦江区、万盛经开区 依托特色果蔬种植基地、畜禽加工企业,完善产地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支持建设渝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港、畜禽加工及冷链配送中心,打造区域性肉类冷链加工配送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9万立方米以上。
8 大足区 围绕黑山羊、蔬菜、柑橘等特色农产品,完善产地农产品仓储保鲜基础设施,支持大足现代农业冷链物流园建设,改造一批以预冷、冷藏为主要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满足本地区城乡生鲜冷链食品服务需求。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3.5万立方米左右。
9 璧山区 围绕生鲜肉类食品加工、蔬果种植等产业,建设30个产地小型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完善璧山农产品加工园冷链设施配套,满足本地区城乡生鲜冷链食品需求。围绕航空物流园(规划中的重庆新机场)、医药流通批发等优势产业,规划布局区域型综合冷链物流节点和全市冷链物流人才培训交流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9万立方米左右。
10 铜梁区 围绕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等,推动屠宰基地建设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支持农贸市场配套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辐射本地区及周边区域。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23万立方米左右。
11 潼南区 围绕蔬菜、柠檬等特色农产品,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改造一批以预冷、冷藏为主要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鼓励发展田间移动共享冷库,支持潼南蔬菜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冷藏库,提升城市生鲜冷链食品服务能力,打造全国性柠檬冷链物流加工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9万立方米以上。
12 荣昌区 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鼓励板桥工业园区布局建设冷链物流设施集群,支持渝西国际商贸物流港做大做强,大力发展速冻食品,打造川渝地区冷链物流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22万立方米以上。

第二节 建设渝东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

以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万州等区县为核心,建设一级节点冷链物流设施,推动“万开云”冷链物流同城化配送,辐射带动梁平、城口、丰都、垫江、忠县、奉节、巫山、巫溪等区县,构建渝东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依托渝宜高速、沿江高速等,加快畅通中心城区与渝东北城镇群之间的快速综合射线通道,建成区城“3小时冷链产品配送链”。力争到2025年渝东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冷库库容达176万立方米以上。

专栏3 渝东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空间布局

序号 区 县 功 能 定 位
1 万州区 依托万州五桥机场、长江黄金水道及口岸、综合保税区等,以百万级人口消费升级需求为引领,百万级生猪养殖、十万吨级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为支撑,推动万州冷链物流分拨中心、白羊柠檬冷链仓储物流项目、三峡国际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国际冷链物流等,完善肉类冷链物流运输体系,打造渝东北三峡库区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川渝地区冷链物流协同发展示范基地,辐射川湘鄂黔区域。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47万立方米以上。
2 梁平区 围绕百万级生猪养殖、百亿级粮油产业集群,推动屠宰加工企业建设预冷库、排酸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支持渝东北智能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渝东北应急粮油新鲜蔬果及肉质食品保供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配送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6万立方米左右。
3 开州区 以百万级人口消费升级需求为引领,百万级畜禽养殖(生猪、肉牛、山羊等)、四十万吨级柑橘等特色产业为支撑,推动屠宰加工企业建设预冷库、排酸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补齐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促进与万州冷链物流配送同城化发展,打造农产品产地冷链仓储保鲜示范区,满足渝东北及主城都市区冷链产品需求,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9万立方米。
4 城口县 围绕畜禽养殖、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补齐产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短板,完善农贸市场冷链物流设施,满足本地区冷链物流服务需求。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5万立方米。
5 丰都县 围绕牛肉等特色农产品,依托水天坪港口,培育壮大肉类冷链产品进口规模,完善南方(恒都)肉牛交易中心冷链物流设施,打造牛肉冷链物流集散配送中心,支撑全市牛肉冷链产品服务需求。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9万立方米以上。
6 垫江县 围绕榨菜、蜜本南瓜、晚柚等特色农产品,推进无菌冷灌装饮料及蜜本南瓜饮料生产、温氏集团百万级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厂、年产1万吨调味品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配套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打造特色农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2万立方米。
7 忠 县 围绕水果种植(柑橘)、畜禽养殖(肉兔、肉羊)等特色农产品,补齐产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短板,推动五洲国际冷链物流项目、渝东北进出口肉类及农产品冷链加工集配中心建设,配套完善柑橘交易中心冷链物流设施,打造全国性柑橘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特色农产品出口冷链示范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9立方米。
8 云阳县 围绕百万级生猪养殖、50万吨级柑橘种植、千万袋级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推动屠宰加工企业建设预冷库、排酸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补齐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鼓励搭建产销冷链物流平台,建设云阳柑橘加工冷链物流电商中心,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配送加工中心、农产品出口冷链示范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9万立方米。
9 奉节县 围绕20万亩级脐橙种植、百万级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动屠宰基地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加快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提升专业化冷链运输服务能力,打造全国性脐橙冷链加工配送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9万立方米以上。
10 巫山县 围绕30万亩级脆李种植等特色产业,补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完善农贸市场冷链物流设施,打造脆李冷链物流配送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6万立方米。
11 巫溪县 围绕高山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家禽、生猪)等特色产业,补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完善农贸市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改造一批以预冷、冷藏为主要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满足本地区城乡生鲜冷链食品需求。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5万立方米。

第三节 建设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

以渝东南中心城市黔江和渝东南桥头堡城市秀山等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为核心,提升黔江、秀山在武陵山区的冷链物流服务功能,辐射带动武陵山区,构建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依托渝湘高速、重庆至张家界高速等,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与渝东南城镇群之间的快速综合射线通道,建成区城“3小时冷链产品配送链”,力争到2025年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冷库库容达72万立方米以上。

专栏4 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空间布局

序号 区 县 功 能 定 位
1 黔江区 围绕百万级畜禽养殖(生猪)、六千万棒级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推动屠宰加工企业建设预冷库、排酸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补齐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支持渝东南城乡冷链物流中心、智慧农产品批发市场、黔江武陵山机场冷库、渝东南生鲜食品低温加工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武陵山区高端生态农产品冷链加工配送基地。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5万立方米以上。
2 武隆区 以季节性旅游消费升级需求为引领,以畜禽养殖、高山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为支撑,推动城东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凤来新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补齐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短板,满足本地区季节性旅游人口消费冷链保供需求。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6万立方米以上。
3 石柱县 围绕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完善桥头、龙沙、河嘴、沿溪、马武等乡镇的冷链物流设施,鼓励发展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推动建设肉类屠宰加工及流通冷链物流设施,满足本地区生鲜冷链食品需求。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6万立方米左右。
4 秀山县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及渝怀铁路集装箱货场、保税仓库等功能设施,发挥好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不断提升武陵山铁路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快递快运物流分拨中心、保税物流中心辐射能力,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开行冷链物流班列(班车),推动华南生鲜农产品市场等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冷链物流设施,补齐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鼓励发展电商冷链物流,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物流中心、进口肉类及水果保税加工集散中心和武陵山区冷链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24万立方米以上。
5 酉阳县 围绕百万级家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快完善板溪综合物流市场冷链仓储设施,鼓励渝东南农产品综合市场、城南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补齐冷链设施短板,满足本区域城乡生鲜冷链食品需求。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15万立方米左右。
6 彭水县 围绕百万级畜禽养殖(生猪、白鹅)等特色产业,推动屠宰加工企业建设预冷库、排酸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满足本区域城乡生鲜冷链食品需求。到2025年冷库库容达6万立方米左右。

第四节 构建三级冷链物流网络节点

依托各区县集聚效应和资源禀赋,布局建设5个一级冷链物流节点、30个二级冷链物流节点,完善N个三级冷链物流设施节点,形成“5+30+N”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冷链物流网络服务体系。

专栏5 三级冷链物流节点网络布局

一级冷链物流节点。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中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大渡口万吨商旅融合总部基地、江津双福国际农贸城、万州冷链物流分拨中心、长寿东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布局建设5个一级冷链物流节点,提供大规模冷冻冷藏、干线运输、战略储备、国际国内集散分拨、批发交易服务。
二级冷链物流节点。依托有条件的综合物流园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型商超、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种养殖基地等布局建设30个以上二级冷链物流节点,重点建设一批集集货、预冷、分选、加工、冷藏、发货、监测、收储、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包装、配送、半成品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销地冷链集配中心。
三级冷链物流节点。为满足城乡居民冷链消费需求,鼓励各区县街道(乡镇)布局建设N个生产型、零售型、转运型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在农贸市场、商超、便利店、药店、生鲜电商、邮政快递企业、供销社等建设城乡产地及末端冷链物流设施,在田间地头建设具备保鲜、预冷等功能的小型、移动仓储设施。

第四章 搭建“四向四式”冷链双循环通道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眼国际国内市场和城、乡消费群体,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式联运,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冷链物流双向循环通道,促进冷链物流规模化、通道化、网络化运行。

第一节 构建七条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全面融入国家“四横四纵”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亚欧国际、沿江综合立体、航空等4条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依托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群体及边境口岸功能,积极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2条冷链物流骨干通道,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促进区域冷链物流协同发展。

图3—2 重庆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空间布局图

专栏6 冷链物流运输骨干通道功能定位

序号 通道名称 功 能 定 位
1 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服务功能,加强与东盟沿线国家及地区农产品贸易合作,支持开行铁海联运冷链班列、跨境公路冷链班车、国际铁路冷链班列,培育壮大东盟水果、水产品等冷链产品进口规模,扩大我市柑橘等特色冷链农产品出口规模,构建重庆与东盟国际冷链物流双向循环通道。
2 亚欧国际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欧盟、俄罗斯等通道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贸易合作,鼓励开行中欧班列(成渝)精品冷链班列,培育壮大红酒、药品、肉类等冷链产品进口规模,扩大我市冷链农产品出口规模,构建重庆与亚欧国家国际冷链物流双向循环通道。
3 沿江综合立体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沪渝高速、沪蓉高速、银百高速等,创新与上海港合作,优化冷链运输组织模式,提升冷链集装箱公路直达班车运输效率,鼓励开展铁路集装箱冷链运输,探索开行沪渝直达冷链航线,培育壮大水果、水产品、肉类产品等冷链食品运输规模,打造水铁公综合立体型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4 航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依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完善航空冷链物流运输网络服务体系,推动建设跨境冷链物流分拨中心,提前谋划重庆新机场片区冷链物流产业业态和规划布局,鼓励发展冷藏卡车航班,提高公空联运效率。培育壮大鲜花、高端食品、医药产品、工业冷链品等航空冷链运输规模,打造航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5 对接京津冀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创新与天津港(大连港)合作模式,优化冷链运输组织模式,提升冷链集装箱公路直达班车运输效率,鼓励开展铁路集装箱冷链运输,打造重庆对接环渤海经济圈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6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创新与广州港合作模式,优化冷链运输组织模式,提升冷链集装箱公路直达班车运输效率,鼓励开展铁路集装箱冷链运输,打造重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7 成渝地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以潼南、荣昌为支点,推动建设川渝冷链物流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加快构建中心城区—潼南(荣昌)—成都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第二节 壮大国际冷链双向流通规模

推动万州、涪陵、江津、永川、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综合保税区及沙坪坝、巴南等保税物流中心(B型),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多温层智能化冷链仓储设施,提升多样化国际冷链产品物流中转服务水平。完善进境粮食、水果、肉类、食用水生动物等进口特殊商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设施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肉类、水果、水产品、红酒等国际冷链产品进出口贸易。完善首次进口药品口岸设施功能,培育壮大国际医药冷链业务规模,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心。加强通道高效衔接,支持江津、巴南等区县建设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农副产品冷链分拨中心,打造国内与国外、东盟与欧洲相互循环的冷链物流中转节点,辐射带动内陆地区食品产业和冷链物流转型升级。支持渝中区、两江新区等建设“一带一路”冷链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扩大高品质冷链产品服务需求。

推动特色冷链产品国际化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推动特色农产品贸易发展,支持万州、黔江、潼南、荣昌、开州、梁平、忠县、云阳等区县发展壮大出口型农产品基地,扩大柑橘、柠檬、柚子、猕猴桃、榨菜、精品蔬菜等优势特色冷链农产品跨境贸易,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鼓励通道运营平台公司与冷链物流企业、贸易企业等协同“出海”,深化与国(境)外贸易促进机构合作,积极布局境外冷链物流设施,开展国际冷链物流业务。加强农产品国际营销,引导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参加新加坡亚洲食品酒店展、香港美食展、上海进口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境内外展会,推广渝货精品及地理标志冷链产品出口,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

专栏7 国际冷链物流建设工程

冷链物流监管场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万州、涪陵、江津、永川、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综合保税区及沙坪坝、巴南等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跨境冷链仓储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冷链商品集散分拨中心。

第三节 推动城乡冷链网络双向融合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引导各级冷链物流节点协同发展,建立区域冷链物流联盟,强化干线支线有机衔接。鼓励开行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间的冷链专线班车,促进干线运输与区域分拨配送业务高效协同发展。发挥供销系统独特优势,加大对中小城镇和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生产基地—农批市场—生鲜市场—终端消费的全程农产品冷链流通闭环体系,提升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流通能力。发挥邮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独特优势,构建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解决生鲜农产品“销售难”“物流难”“融资难”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鼓励大型生鲜电商、连锁商超等企业参与城乡一体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加强城乡冷链设施对接、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上行下行一张网”,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促进城乡冷链物流双向均衡发展。

专栏8 城乡冷链物流双向融合工程

城乡冷链专线班车培育工程。培育开行中心城区—长寿—垫江—梁平—万州、中心城区—涪陵—丰都—忠县—万州、中心城区—南川—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等冷链专线班车。
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依托供销系统城乡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布局建成1个农产品流通中心仓、4个城市农产品流通分拨仓、4个区域性农产品流通集散中心和100个智慧生鲜市场,配置运输车辆1000台,形成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智慧运营服务平台。
邮政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依托重庆邮政城乡服务网点与自有电商平台,布局建成1—2个主城区冷链仓、2个区域性冷链中转仓;建设N个产地田头冷链仓、N个城乡末端冷柜群,加大冷藏车辆投入,逐步实现冷链物流服务所有区县全覆盖。
实施冷链联盟行动。鼓励各级冷链物流节点、上下游企业等加强冷链物流战略合作,加快建成一批三级节点间、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冷链联盟”。

第四节 大力发展冷链多式联运

加快补齐国家物流枢纽、一级和二级冷链物流节点的冷链物流换装转运短板,引导建设自动化、专业化、智能化冷链多式联运设施,配套完善充电桩等设施设备,提高多式联运衔接效率。积极培育通道运营主体,强化全程冷链运输组织,发展全程冷链集装箱运输。引导冷链运营主体与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大连港等高效衔接,加密开行冷链集装箱公水联运专线、铁海联运班列。大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铁海联运冷链班列、跨境公路冷链班车等,打造精品联运线路,开展品牌化运营,探索应用“一单制”。鼓励开行“沪渝直达快线”冷链班轮。加强冷链卡车航班、专线网络建设,提高多式联运一体化组织能力。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与各级冷链物流节点高效衔接,不断提升冷链物流辐射能力。

第五章 完善销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

加快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不断推动销地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加快补齐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短板,全面构建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努力提升辐射市内市外服务网络密度和承载能力。

第一节 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依托一级、二级冷链物流节点,整合优化存量冷链物流设施,创新培育协同高效的运营主体,推动大渡口、沙坪坝、江津、潼南、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地具备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通道运营平台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设施联通、功能联合、平台对接、资源共享等方式,共同打造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利益一致的冷链物流企业。创建至少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现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仓储服务、市场分销、城市配送等冷链物流服务资源高效协同发展。强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与国家物流枢纽创新融合发展,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水平,打造内陆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中枢。

第二节 推动销地集配中心高质量发展

推动中心城区老旧冷链设施标准化改造,淘汰高能耗老旧冷链设施设备,完善封闭低温装卸货台、温控理货区、冷链查验和储存等服务功能,支持建设多温库、立体自动化冷库等智能型高端冷链设施以及跨境电商保税冷库,推广采用技术先进的节能蓄能设备,提升冷链设施安全、环保、节能水平,满足冷链产品多功能需求。鼓励主城新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等,依托重要冷链物流节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加快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充分利用供销社、农村电商等平台,推动冷链物流农村节点建设,提升农产品冷链配送水平。推进冷链加工基地与区域集散分销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快速配送处理中心。强化国家物流枢纽冷链设施的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保障功能,完善专用的冷链仓储、隔离区和快速中转换装等设施。加快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第三节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

引导批发(农贸)市场、商场(超市)、便民农产品交易点等冷链物流设施改造。推广应用移动冷库、智慧冷链自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提升末端冷链配送覆盖率。加快完善乡镇农贸市场活禽集中交易和宰杀区冷链基础设施,支持屠宰厂(场)、肉类加工、果蔬配送企业,依托快速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品牌店、直营店和专销店等销售终端网点。加强区域分拨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联动,构建快捷高效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批发(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肉品经销商,强化与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企业合作,大力发展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流通业态。推动冷链物流节点新能源冷藏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

专栏9 销地冷链物流节点设施建设工程

销地重点冷链集配中心项目建设工程。推进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中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大渡口万吨商旅融合总部基地、荣昌渝西国际商贸物流港、长寿东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万州冷链物流分拨中心、黔江渝东南冷链物流中心及渝东南智慧物流园、丰都京东冷库、沙坪坝区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两江新区果园港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涪陵综合保税区冷链仓储项目、巴南东盟国际食品产业园、巴南南彭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巴南重报生鲜冷链物流园、巴南尚峰物流配送中心、开州重庆三品冷链物流项目、南川昌达智慧物流园、秀山(武陵)冷链物流中心、重庆邮政主城区冷链集配中心等17个重点冷链集配中心项目建设。
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工程。对忠县柑橘交易市场、云阳渝东北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万州宏远市场、万州瑞池草食牲畜交易市场、重庆百安港农产品批发市场、黔江佰年供销智慧农产品批发市场、潼南蔬菜批发物流市场、渝北纵达城万隆食品批发市场、酉阳渝东南农产品综合市场、永川吉之汇国际农贸物流城、秀山渝东南边贸批发市场、秀山华南生鲜农产品市场、荣昌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铜梁杰民蔬菜批发市场、南川丰绿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璧山鲜活农产品中转站、重庆公运渝南火锅食材专业市场、吉之汇农产品黔江物流城、九龙坡花枝农业祥和蔬菜批发市场、开州渝东北农副产品物流商贸城冷链项目等20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设施改造升级,配套建设封闭式装卸站台等设施,提升冷链物流服务功能。
大型超市(6000平方米以上)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工程。改造大型超市冷链设施160个,其中中心城区100个、主城新区30个、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10个、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0个。

第六章 提升冷链物流全品类服务

聚焦“6+1”重点品类(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及疫苗等医药产品),推动冷链产品产销精准高效衔接,完善产地冷链基础设施,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第一节 健全肉类冷链物流体系

围绕万州、黔江、涪陵、长寿、江津、合川、荣昌、开州、云阳、酉阳等区县畜禽养殖主产区,引导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就地屠宰,鼓励建设标准化预冷和低温分割加工车间、配套冷库等设施,健全预冷排酸、低温分割、保鲜包装、冷链储运链条,建立温度监控和监管追溯系统,构建“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冰鲜上市”肉类供应链体系。支持建设肉类冷链集配中心,开展禽肉全链条冷链物流试点,鼓励冷鲜肉生产、流通企业对接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社区生鲜店、生鲜电商等流通渠道,拓展直营零售网点,健全冷鲜肉生产、流通和配送体系,促进畜禽主产区和主销区有效衔接。

专栏10 17个肉类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支持万州、黔江、涪陵、长寿、江津、合川、綦江、大足、荣昌、开州、云阳、酉阳等区县建设12个猪肉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支持黔江、开州、丰都等区县建设3个肉牛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支持荣昌建设1个肉兔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支持秀山建设1个肉鸡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

第二节 健全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围绕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潼南、开州、忠县、云阳、奉节等区县特色水果、瓜菜菌类农产品种植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建设田头间节能型气调贮藏库、机械冷库、通风贮藏库以及专用预冷设施,鼓励开展商品化包装与冷链包装一体化,推广应季储存和反季销售。以柑橘、柠檬、菌菇、花椒、猕猴桃、蓝莓等特色果蔬为试点,布局建设16个区域性水果冷链物流示范基地、21个区域性蔬菜冷链物流示范基地,推广产地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推动构建产地到主销区全流程果蔬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发展产地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租赁等社会化服务,引导发展共享式“田间小站”等移动冷库,合理布局插电装置、田间停车、换装场地等,提高产地源头冷链物流设施综合利用效率,补齐产地“最先一公里”短板。

专栏11 37个区域性果蔬冷链物流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16个区域性水果冷链物流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支持万州、长寿、江津开州、忠县、云阳、奉节等区县开展商品化包装与冷链包装一体化,建设7个柑橘(脐橙)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支持万州、潼南等区县开展产地预冷、分级、分拣、包装,建设2个柠檬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支持黔江、巫山等区县开展产地预冷、分级、分拣、包装,建设2个脆李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支持涪陵、江津、永川、南川、巫溪等区县开展商品化包装与冷链包装一体化,建设5个特色小水果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
21个区域性蔬菜冷链物流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支持万州、涪陵、合川、南川、綦江—万盛、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开州、梁平、武隆、丰都、垫江、云阳、奉节等区县建设17个蔬菜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支持江津、酉阳等区县建设2个花椒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支持黔江、永川等区县建设2个食用菌类全链条冷链物流示范基地。

第三节 健全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依托三亚湾等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配套建设速冻、冷藏、低温暂养等设施,发展水产品冰鲜储藏和冷链加工,推动建设一批水产品冷链集配中心。鼓励水产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合作,健全水产品超低温储藏、运输、包装和加工体系。鼓励活鱼纯氧高密度冷链等鲜活水产品冷链配送技术创新应用,满足群众持续扩大的高品质水产品消费需求。

第四节 健全乳品冷链物流体系

围绕黔江、渝北、巴南、长寿、合川、綦江、荣昌、垫江、云阳、奉节、巫溪等区县奶牛主产区,推动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升级,支持牧场、合作社、养殖小区等配置生乳冷却设备设施,支持配备生乳专用恒温运输槽车,提高生乳冷却、储存、运输一体化运作效率和温度质量管控水平。发挥龙头乳品企业以及电商、连锁超市等流通渠道作用,完善从生产厂商至消费者的低温液态奶全程冷链物流系统。

第五节 健全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推动冷链物流与速冻食品产业联动发展。提升冷链物流对速冻食品消费保障能力,适应城市快节奏生活方式和满足城乡居民对速冻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加强冷链物流服务保障,提升末端配送服务品质,支撑速冻食品流通渠道由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多渠道拓展。对照连锁餐饮、团餐等标准化、流程化经营要求,依托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中央厨房等设施,加快发展速冻类标准食材、食材半成品供应链,不断提高速冻食品品控能力。

第六节 健全医药品冷链物流体系

围绕涪陵、南岸、巴南、长寿、秀山、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地医药化工园区,依托疫苗、生物医药制品等冷链产品,健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一体化医药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大型医药冷链流通企业在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医药冷链物流集配中心,高标准建设自动化立体冷库,规范冷藏车辆验证,施行低温药品运输、储存和配送管理,推行“互联网+药品流通”模式创新,推动医药仓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等一体化发展。支持疾控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室)等医疗网点,完善冷藏冷冻设备设施,提高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专栏12 医药冷链物流节点设施建设工程

区域性生物医药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程。支持涪陵、沙坪坝、南岸、巴南、长寿、合川、秀山、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地建设区域性生物医药品冷链物流基地。
疫苗等冷链产品集配中心建设工程。支持万州、黔江、渝中、沙坪坝、北碚、永川等地建设疾控中心冷库项目。

第七章 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

以科技创新和数字转型为引领,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广先进冷链技术设备设施应用,有效促进冷链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和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

完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系统。依托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善重庆城乡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引导冷库、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商贸连锁企业、重点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基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上云上线,强化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全过程监控,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全市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全国各地冷链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衔接。

鼓励建设第三方冷链信息平台。引导重点企业搭建第三方市场化冷链服务平台,提供冷链货源、车辆、包装、运输等信息服务,提高冷链物流运行效率。大力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平台对接全市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冷链物流资源互通共享。鼓励各级冷链物流节点、冷链物流运输企业等使用第三方冷链信息平台,节约信息建设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使用公共信息平台或自建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开放接口、共享共用。

第二节 提高冷链设施智能化水平

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广泛应用,鼓励综合保税区、国家物流枢纽、冷链物流节点等实施冷链设施信息化改造,推广自动立体货架、智能分拣、物流机器人、温度监控等智能设备应用,打造自动化无人冷链仓。以医药品、高端生鲜等特色高附加值冷链产品为试点,推广应用无人机、无人车冷链物流配送服务。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加工企业等对冷库、中央厨房、低温车间等建筑物围栏护结构、制冷系统等实施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等模式创新。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整合冷链产品资源,探索推广应用冷藏船。加强移动式新型分级预冷装置、多温区陈列销售设备、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节能环保多温层冷链运输工具等冷链设备的研发制造,支持农产品产地、城区建设移动冷库等基础设施。支持企业运用传感器、过程控制芯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导航定位等物联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现有车辆进行智能化创新设计和升级改造,推动冷链运输智能化发展。

第三节 推进冷链物流模式创新

大力发展生鲜温控供应链,推广“连锁直销+冷链配送”“产地采购+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等新型冷链物流经营模式。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参与客户供应链管理,开展定制化冷链服务。鼓励上下游企业加强冷链物流领域的战略合作,组建多种形式的冷链物流联盟,实现联盟内企业流程再造,共建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支持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产地到销地直供模式发展。推进大型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企业开放冷链物流体系,提供社会化、网络化的冷链物流服务。积极推广“分时段配送”“无接触配送”“夜间配送”,发展与新消费方式融合的冷链配送新业态、新模式。鼓励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加强与配送、快递等企业合作,提供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精准高效共同配送服务。鼓励快递物流企业与农村生鲜电商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涉农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

专栏13 冷链物流创新发展工程

融合发展模式试点。开展一批冷链产品直销模式试点,以农超对接为切入点,促进冷链物流企业与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社区超市等商贸流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冷链产品直销模式发展。开展一批冷链产品线上销售模式,以生鲜电商为切入点,促进冷链物流与综合电商平台、垂直电商平台等电商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冷链产品线上销售模式发展。
中央大厨房。鼓励一级、二级冷链物流节点推进中央大厨房等建设,完善肉类、果蔬等农产品冷储、加工处理、分装配送等功能,确保全程冷链操作,为客户集中提供经济、高效食材的大型综合性中央厨房。

第四节 加强冷链物流运输服务能力

引导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一级二级冷链物流节点、重点冷链物流企业等运营主体强化冷链中长距离运输的统筹协调能力,鼓励开展规模化冷链物流干线运输。加强与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广西北部湾港等口岸衔接,大力发展公路冷链班车、铁路冷链专列、“沪渝直达快线”冷链班轮等干线运输模式。开通连接优势产区的冷链航空货运通道,提高航空干线运输比例。推动建立跨运输方式的冷藏集装箱循环共享共用系统,提高冷链物流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推广应用单元化包装,推动冷链运输全程“不倒拖”“不倒箱”。推广使用新能源新型冷藏车、多温层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冷藏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冷链物流运输设施设备,引导适冷食品药品干支线运输、城市配送使用冷藏车辆。优化重要冷链物流节点运输组织模式,鼓励开行冷链专线班车,推动重点冷链物流节点“串珠成链”,提升冷链运输效率。完善城市配送冷藏车辆通行管理制度,确保冷链配送车辆便利通行。统一城市配送冷藏车辆标识,对统一外观标识的城市配送冷藏车辆,充分保障并优先发放城市配送“绿色通行证”。

第五节 培育冷链装备制造业集群

依托汽车制造、冷机和保温厢体制造等企业,推动九龙坡、永川、璧山、两江新区等地发展冷链装备制造业集群,鼓励研发、制造冷藏运输车、保鲜车、保温车等运输设备,冷库制冷设备,冷水预冷、冷风预冷、真空预冷或混合预冷等预冷设备,全自动屠宰预冷一体化设备,标准化冷藏集装箱、标准化周转箱、标准化托盘、可循环使用的标准化温控包装盒等冷链载具,提高冷链物流装备生产与保障能力。推动产业链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冷链无人配送应用场景,延展完善智慧冷链物流产业链条。支持冷链装备制造企业面向市场提供冷链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整体解决方案、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等市场营销新模式。

第八章 强化冷链物流全方位支撑

第一节 培育冷链物流骨干企业

鼓励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网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仓运配、集采分销和供应链金融一体化服务,培育形成一批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和冷链服务骨干企业。依托一级、二级冷链物流节点,支持企业构建干支仓配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扩大业务覆盖范围,提升运行效率。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冷链物流企业总部、区域总部、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落户重庆,提升冷链资源配置能力。培育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引导冷链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剥离自有冷链配送服务功能和业务,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等,加强冷链食品、药品产业链资源共享,优化冷链供应链,打造一批知名冷链物流服务品牌。培育一批产地移动冷库服务主体,探索设施巡回租赁、“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等经营模式,提升产地移动冷链物流设施运营网络。

专栏14 骨干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

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围绕冷链运输、仓储、配送等主要环节,以及肉类、乳品、医药产品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全程冷链、全程监控、全程可追溯的冷链示范企业和产品,培育一批专业化运作能力强的骨干企业。

第二节 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深化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稳步推动重庆与新加坡冷链物流标准衔接。引导冷链物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参与制定肉类、果蔬、粮油、红酒、海鲜、药品疫苗等商品的预冷、存储、运输、包装、销售各冷链环节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冷链产品市内存储销售、市外分拨流程。制定出台重庆冷链商品目录,推广应用冷链物流标准规范,促进冷链供应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建立标准推广和培训机制,加大标准宣传和实施力度,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化专项培训,建立完善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推广与标准托盘相匹配的包装基础模数及系列规格尺寸,促进包装箱、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推动标准装载单元器具的循环共用。

第三节 完善冷链物流统计体系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作用,加强行业数据收集、分析、发布等基础工作。依托各级冷链物流节点,加强行业日常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研究发布冷链物流行情指数,及时通报重点产品运营状况,科学判断行业状况、预测发展态势,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和指导企业经营提供依据。

第四节 强化冷链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冷链物流行业专家库,凝聚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协会、企业等人才资源,组建基础型、复合型、创新型、产业型专家团队,打造全市冷链物流业高级智库,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加大冷链物流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通过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市场急需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依托“一带一路”及出境出海大通道等,鼓励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分级分类开设培训课程,培养高层次冷链物流人才。推动冷链物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制化培训,建设冷链物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第九章 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

健全政府监管机制,强化跨部门协作,创新监管手段,提升冷链监管效能,构建全流程监测监管体系。

第一节 健全冷链物流监管机制

推动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冷链物流监管机制,发挥政府监管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监管职责,强化跨部门沟通协调,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监管制度执行到位。推动冷链产品检验检测检疫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及跨区域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分品类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重点检查、专家审查等制度,依法规范冷链物流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活动。

第二节 创新行业监管手段

实行冷链物流功能节点管理。按照功能用途和规模能力,对冷链物流节点实行挂牌管理,成熟一个挂牌一个。一级节点由市政府批准挂牌,二级、三级节点由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批准挂牌。建立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各节点设施装备、信息系统、环保卫生等符合标准、运行正常,对不符合标准的予以摘牌处理。

建立健全冷链物流溯源体系。推动全市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渝溯源”进口冷链监管平台互通共享,以重点生产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冷库、大型连锁超市等为切入点,扩大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全市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实现全程“可追溯”。开放全程冷链数据,全面推广“扫码知冷”工程。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自建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建设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对冷藏保温库、冷藏保温车辆、冷藏集装箱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及时处置温度异常等情况,确保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温度控制“不断链”。

专栏15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冷链物流追溯体系建设工程。以生鲜肉类、生鲜乳、医药品为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电子标签、卫星定位系统、电子化运单、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覆盖产地预冷、冷链运输、销区冷储、冷链配送、冷鲜销售等环节,全程一体化、低损耗、可追溯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率先建设食品药品冷链物流温控追溯平台。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冷链食品追溯为突破口,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现有监管方式。发挥大数据在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建设运行中的作用,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管理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构建全市冷链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以信用风险为导向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大力扶持“无断链”白名单企业,完善冷链物流责任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冷链物流企业失信行为纳入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对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

强化冷链物流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冷链物流领域违规违法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强化警示作用。鼓励冷链市场、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通过场内设立的公示栏、电子显示屏或者平台网页的显著位置,主动向社会公示投诉数量等信息。健全“12315”投诉举报处理工作规则、“消费投诉公示”工作规则,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并建立举报人奖励机制,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冷链物流监督,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第三节 强化检验检测检疫

完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重庆港口岸(寸滩港区、果园港区)、重庆铁路口岸、重庆万州机场航空口岸等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严格执行高风险岗位人员核酸检测等规定,切实做到闭环管理。针对可能经口岸引发的输入性疫情,排查入境、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建立健全进口冻品集中监管制度,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制度,加强检验检疫结果、货物来源去向等关键数据共享,做到批批检测、件件消杀,全程可追溯、全链条监管,堵住疫情防控漏洞。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完善覆盖果蔬、肉类、水产品、乳品、冷冻食品等农产品冷链检验检测检疫体系。围绕主要农产品产销区、集散地、口岸等,优化检验检测检疫站点布局,提高装备配备水平,增强冷链检验检测检疫能力。围绕农产品进出口,鼓励企业提前申报,依托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行检疫处理、检测结果无纸化传递。

第十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低碳绿色发展理念,科学研判冷链物流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为宏观发展规划,作为指导“十四五”时期重庆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涉及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布局建设、运营等内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业主单位要开展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重点包括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明确评价区域资源利用水平和生态功能、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梳理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等因素;开展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识别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初步判断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确定评价重点,明确环境目标等;开展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核心,综合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论证目标、规模等内容的环境合理性和评价设定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研判项目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的程度、范围、方式等,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及措施。

第二节 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坚决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冷链物流建设全流程、全领域。坚持从源头管控,严格执行新建冷库国家节能标准,加强冷链物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强化低温加工、冷冻冷藏、仓储运输、冷藏销售等环节绿色冷链装备研究应用,鼓励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提高制冷设备规范安装操作和检修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制冷剂泄漏,推动制冷剂、保温耗材等回收和无害化处理。鼓励使用绿色、安全、节能、环保的冷藏车辆及配套装备设施。鼓励企业研发应用符合冷链物流特点的蓄冷周转箱、保温包装、保温罩等。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冷链物流运行管理和治理方式变革,提升行业绿色智慧发展水平。坚守安全底线,压实各方责任,强化行业监管,加强冷链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冷链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第十一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协调

依托全市口岸物流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评估督导,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区域等问题,保障规划有序实施。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照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发展实际,统筹制定本区域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要按程序报批,重大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第二节 强化要素支撑

强化资金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家相关冷链物流发展政策资金,研究出台市级冷链物流发展政策措施,统筹利用口岸物流、农业、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市级重点专项,支持冷链装备研发生产、冷链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和冷链体系建设。鼓励各区县(开发区)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等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发债融资,鼓励产业发展基金以及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信用担保等机构面向冷链物流企业开展业务。在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基础上,强化冷链物流节点用地保障,由行业主管部门编制冷链物流节点专项规划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予以保障。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冷链物流项目且土地规划用途为物流仓储用地的,参照工业项目用地价格实行招拍挂出让,农村三级节点用地按照农用地流转要求审批并严格用于农产品临时仓储。推进社区冷链快递服务点建设纳入社区公共服务建设规划。降低用能成本,各节点生产性水电气用能与工业用能同价。

第三节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运行监测、标准实施与宣传推广、职业培训、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强内部管理,共同打造和维护诚信合规的市场环境,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支持行业协会统筹冷链物流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市场主体需求,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行业发展服务质量。加强行业协会自律建设,倡导诚信规范经营,树立良好行业风气。

第四节 强化宣传引导

依托重庆城乡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开放冷链数据,全面推广“扫码知冷”。面向市民、企业开展重庆“冷链进校园进社区”“冷链沙龙”等活动。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发表专栏科普文章、投放公益广告,持续加强对食品冷链物流重要性的宣传。以政府采购公共服务方式,委托行业组织或第三方机构每年举办1—2次冷链物流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公民消费意识引导,改变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冷链关联的认知度,从需求端倒逼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文件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d

oc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844)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1828) 法规动态 (211)
法规解读 (2903) 其他法规 (53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188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5.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