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2021年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2-09-10 10:26:52  来源: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797
核心提示:一、20221年工作总结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总局、省局的有力指导下,全
发布单位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文号 暂无
发布日期 2022-07-22 生效日期 2022-07-22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一、202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总局、省局的有力指导下,全市系统干部努力克服疫情反复、区划调整、任务繁杂等影响,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工作定力,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对标“重要窗口”头雁风采要求,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全面履职,“十四五”开局工作亮点纷呈。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闻令而动,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休假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始终保持严谨细实工作作风,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用好数字化改革成果,全面做好隔离点、封控区和管控区食品安全保障、“大物防”、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节日市场检查、值班值守、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各项工作,充分展现了市场监管队伍的担当作为,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一)数字化改革纵深推进。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系统上下协同发力,一方面,抓好省级系统的先行试点和落地应用,另一方面,找准全省数字化改革跑道,积极探索创新,为省级数字化系统建设提供杭州经验和样板,形成省、市、县协同推进体系。市、县两级成立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梳理任务清单,市局建立定期会商通报机制。健全完善治理体系和政策制度,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等重要论述,设立市食药安委,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制订工作规则和评议考核办法,出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完成药品安全等专项预案制修订。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全面推进公平在线、浙企链、质量在线等省级场景落地应用,突击研发“非冷链物防在线平台”,依托“浙冷链”“防疫餐饮在线”等数字化改革成果,持续压实主体责任,巩固疫情防线。作为全省网络餐饮“一件事”改革揭榜挂帅单位,加强外卖骑手管理、开辟“阳光厨房点餐区”等做法,被“浙江外卖在线”平台吸纳。扎实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亚运和民生消费安全监管,推进重点地产食品风险隐患治理,在重点食品行业导入关键控制点管控措施。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持续提升。特色应用不断涌现。开展电动汽车充电桩检定新模式国家试点,“远程在线、双重铅封、虚荷检定”三位一体技术方案得到肯定,受邀参与国际标准制订。新华社内参刊发“杭州数智网监”平台经济治理经验做法。多跨协同建设“全链条、全门类、一站式、一网通办”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数治瓶安”获评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全市数字法治第一批好应用和金奖。开展电梯智慧监管改革全国试点,迭代“一图一库一码六大应用场景”。余杭、临平电动自行车协同智治监管平台、钱塘药械化安全智慧监管“黑匣子”等试点经验全省推广,西湖电梯“安信通”、余杭数智大市场获评省局优秀案例,2个项目入选全省药品安全治理创新“双最佳”,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一网通”集成改革、基于滨江试点的区块链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新模式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案例。

(二)质量促进体系日益完善。质量大会圆满精彩。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王勇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讲话,发布《杭州质量倡议》,形成高质量发展广泛共识,得到“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办会质量最佳、会务工作最好”的顶格评价;6家组织和1名个人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创造历史最好获奖记录,全方位、多渠道、深视角呈现杭州高质量发展丰硕成果。新增省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5家、质量管理创新奖2家。先发优势持续巩固。以质量大会召开为契机,推动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质量促进工作的决定》,省会城市率先出台质量促进的政府规章,修订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办法。ISO/TC321电子商务交易保障2项国际标准进入征询意见阶段,SAC/TC563制定发布5项跨境电子商务国家标准。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牵头组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注册体系专班。全市155家检验机构入驻“浙里检”平台。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进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获全省市场环境建设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通报表扬,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滨江发布全国首个“同线同标同质”团体标准,桐庐建成全国首个县级物流(快递)绿色包装检测机构,市标化院与淳安县联合推进大下姜区域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合作,浙江省原料药安全研究中心、疫苗批签发实验室落户钱塘。

(三)商事制度改革保持领跑。审批服务不断优化。报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若干意见》,迭代升级“一网通”平台,实现“证照分离”与“多证合一、证照联办”、股权转让“一件事”、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等改革联动。健全完善商事登记中介代办服务和新兴餐饮业态规范管理制度,上线“商事登记委托代理信息管理系统”,虚假登记实现“零新增”,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突破百万。开通进口产品CCC免办企业自我承诺便捷通道,推进车辆检测“一件事”集成改革,颁发全省首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电子证书,创新探索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分级备案,与福州、南京实现商事登记领域47个高频事项的“跨省通办”。新型监管机制有效探索。编制监管事项“三色”清单,提升分类监管精准性科学性有效性,国务院职转办、省政府专报分别刊发经验做法,获评省局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深化“一体化、数字管”,企业信息公示双随机“智联查”改革成果纳入“浙企链”;与市发改委开通信用修复通道,成为全省首个可多渠道办理信用修复的城市,“企业信用监管数字化改革”入选全市十大信用典型案例。基层创新多点开花。拱墅食品自动制售许可监管、滨江“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省级地方标准制定、萧山科技型企业“同股不同权”和商务秘书企业信用积分制管理、余杭优化电商登记服务应用场景、建德企业登记网上智能审批等试点成效明显。国家发改委通报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市场监管、开办企业指标分列全国第1、第4。

(四)知识产权保护提档升级。强市战略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召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进会,《关于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经市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并由市“两办”发文,省局与市政府开展知识产权局市会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排名全国第5、全省第1,政策体系获得满分,并评为全国最佳表现;知识产权强企工作获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创新要素优化布局。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入使用,快速预审通道授权专利110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由22个月缩至3个月。设立市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杭州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获批建设中国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余杭发行,滨江入选全省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试点建设地区,钱塘获批全省首个生命健康制造业集群知识产权联盟,桐庐依托全国首个县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一站式”运营服务保护新模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批示肯定,要求全国推广。保护协作持续加强。建立专利权保护行政司法对接、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和技术调查官参与行政裁决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制定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管理办法,加强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保护,成功申报西湖龙井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开展“西湖龙井”保护专项行动,规范亚运会特殊标志授权使用和特许经营。

(五)市场消费环境持续向好。规范平台经济有力有序。市委、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平台经济治理促进规范发展的17条意见,开展平台企业自查整改督导,查处全国首例利用云控技术进行视频流量造假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上城打造全国首个直播电商数字治理平台。公平竞争审查全面落细。加强政策措施文件增量审查与存量清理,开展涉及不利于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地方性法规专项清理。市场乱象整治见行见效。高质量开展“铁拳”“亮剑”等执法行动,牵头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预付式消费乱象、药店违规销售处方药、违规销售保健食品和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整治,列入市委“民呼我为”十大攻坚和市纪委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协同推进教育“双减”,按时完成校外培训机构转登记,大力整治合同、价格、广告等违法行为,妥善处置总局交办案件。开展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护苗助老”、房地产等领域广告宣传集中整治。组织开展全市涉企收费检查和配合做好全国涉企收费交叉检查,加强惠企政策落实。放心消费行动提质扩面。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上城、滨江、临安完成新一轮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开展六大行业“放心消费在杭州、优化环境迎亚运”活动,建成放心消费单位45649家,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全面超额提前完成,全省餐饮质量提升暨“阳光餐饮”街区建设推进会在拱墅召开,临平率先实现食品“阳光工厂”全覆盖。全市新创建“五化”市场125家,萧山标准化智慧农贸市场、淳安“数字化市场”智慧监管反响良好。市消保委建立热点纠纷异常增长事前约谈机制,富阳上线数治315消费纠纷化解平台,景区“无忧双西”等品牌持续增色添彩。牵头编制《杭州市居民生活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行动,在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名列第一,央视315晚会报道杭州推行线下无理由退货做法。

(六)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系统上下广泛动员部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扎实推进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办实事、解难题、减负担”等活动,“博士进厂入企”等活动广受欢迎,冷链物防、浙品码2个项目入选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民呼我为”最佳实践案例。“三比一讲”奋勇争先,63个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任务,有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攻坚破难,滨江、建德获得一等奖。持续深化行业党建,全省外卖骑手群体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杭州召开,上城实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小个专”党建综合体共建共享,临安“蓝卫士”锻造工程成效明显。全市共有“小个专”党委142个、党员5.6万名,建立党建联系点80个。法治保障基础持续夯实。修订《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政府规章并制定配套政策;高质量完成省局试点,起草《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实施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指导意见》;完成《杭州市专利管理条例》《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草案制修订和立项申报,《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列入2022年重点规章项目;平稳实现商务、盐业执法事项划转;通过省局法治立局中期评估,获评法治杭州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富阳首开网络直播罚没物资销毁先河,建德全省首创轻微涉刑案件不起诉后“行刑衔接”工作机制,临安建立基层执法监督回访制度,有效提升规范执法、廉洁执法水平。队伍能力建设再上台阶。与宁波建立“双城记”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机制,编制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知识产权、质量标准品牌强市、广告产业发展等“十四五”规划。实施“强队砺剑”工程,建立市级执法办案能手队伍和执法人才库,实施药品职业检查“百名组长与骨干”工程建设三年计划,组织开展“强素质、树形象、创示范”执法队伍集训暨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强化科技支撑,在全省检验检测技能大比武、全省药品稽查执法大比武暨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中荣获多个一等奖,市质检院创新探索充电桩检定新模式、完成3个项目计量检定数字化改造,市特检院建成全国首个特种设备监察、检验全流程电子化的“数字特监”系统,市食药检院取得亚运会相关兴奋剂检测资质认定。系统200余家次单位获评全省“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工作先进集体、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市级以上称号,550余名干部职工获评全国市场监管卫士、浙江省改革创新成绩突出个人、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亚运会举办之年,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全市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照省市委决策部署要求,坚持“守底线、强监管、优服务、创品牌”,落实落细“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围绕数字化改革抓创新、围绕规范秩序抓监管、围绕高质量发展抓服务、围绕共同富裕抓民生、围绕党的建设抓队伍,聚焦聚力“亚运攻坚、共富示范”目标任务,协同推进“八大行动”,在“一区六省”建设中充分展现省会担当和头雁风采,为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作出更大贡献,争创一流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亚运服务保障,开展隐患清零行动。强化政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亚运会筹办“五精、五高”总体要求和3月、5月、8月的进度要求,压紧压实安全生产、维稳安保等各方责任,明确标准、限定时间、责任到人,严紧细实排查防控市场监管领域各类风险隐患,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亚运会精彩举办提供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一是织密疫情防控体系。①做好亚运会在疫情防控条件下召开准备,加强总结复盘,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落实“人、物、环境同防”策略,善始善终做好隔离点食品安全闭环管理,研制集中隔离场所供餐制作、配送管理规范地方标准。②加强大物防专班牵头统筹,压实部门和属地责任,强化“非冷链物防在线平台”应用,完善分工负责、信息协同共享机制,加快消杀专区建设和视频安装;发挥哨点预警作用,“平战结合”做好农贸市场、外卖配送、大物防、零售药店等领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和物品消杀。③持续抓好进口冷链食品、水果和国产肉类水产的全覆盖监管,巩固“四道防线”,落实“十项制度”,推动“浙冷链”“浙食链”“防疫餐饮在线”“物防在线”等数字化改革成果向亚运保障转化。④强化监督检查和违法查处,巩固农贸市场、药店、餐馆等重点场所的治理成果,指导督促主体责任落实到位。⑤加强防疫药械、物资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全覆盖要求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流通专项监督检查。⑥加强内部管理和防护保障,关心关爱一线干部。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争取省内外资源协同做好亚运会、亚残会服务保障,组建亚运会驻点监管队伍,以食材专仓、亚运村、亚运分村、竞赛训练场馆、主媒体中心、大家庭总部饭店、官方接待饭店、定点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及周边场所为重点,全面落实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保障任务。强化风险隐患排查防控,以定点采购、驻点监管、检验检测、重点场所“四个全覆盖”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开展药源性兴奋剂、成瘾性药品生产经营专项治理,实施运动员专用药品重点监测,及时消除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推行问题销号制度,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赛会保障零事故、零投诉。

三是提升面上安全水平。把亚运服务保障作为全面提升监管水平的重要契机,借势借力夯实安全监管基础。①巩固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成果,推进乡镇(街道)食安办三星级以上创建全覆盖,落实食品安全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规定,健全完善食药安委(办)工作机制和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和闭环处置机制,探索食品药品领域巨额惩罚性赔偿和内部举报人制度,推动县级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全覆盖,按照每千人4.6批次安排食品监督抽检,提高抽检监测工作质效。②加强食品生产企业“三查一谈”监督检查,确保企业风险等级评价率、主体责任自查报告率、地产食品监督抽检覆盖率、小作坊备案承诺均实现100%,力争在产食品企业“阳光工厂”全覆盖。③坚持“抓大不放小”,持续推进农批市场、小蔬菜门店、小食杂店的规范管理。④推进“浙江外卖在线”“餐饮智慧监管系统”应用,加强在线巡查,加大餐饮“红黑榜”公示力度,基本实现“阳光厨房”“外卖封签”全覆盖。⑤突出源头防控和质量监管,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风险会商,组织开展网络销售“两品一械”、中药饮片、兴奋剂、医美药械、儿童用妆金盾护苗等专项整治;加强特殊药品、无菌和植入医疗器械、儿童及特殊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监督检查,实施高风险生产企业、集采中选品种和企业全覆盖检查,强化监督抽检和闭环处置。⑥深化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监管“一件事”改革,开展压力管道、燃气安全排查整治,6月底前完成所有超期未检燃气管道的定期检验工作。⑦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及证后监管,加大重点产品监督抽查,联合开展块状产业产品质量风险排查治理。

四是营造和谐稳定氛围。①加强矛盾纠纷化解,深入开展“积案清零、清单销号和源头治理攻坚年”活动,按时完成信访积案集中化解清零行动。②加大重点场所和敏感领域广告监测力度,强化网站及信息化系统的日常巡检运维和压力测试,提升安全防护水平。③稳定政策预期,出台涉及企业民生的重大政策、重大处罚要审慎研究、及时报告,避免擅自和随意发布,造成不良影响和工作被动。④强化突发事件和舆情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紧急信息报送责任,强化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不断提升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⑤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全媒体矩阵效应,加强正面宣传,有效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加快营商环境试点,开展创先争优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坚持清单事项的全面、全域创新,持续优化政策服务体系,落实落细试点任务,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增强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争取营商环境评价持续走在前列。

一是优化市场准入准营机制。①统筹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和“去中心化”改革,推进“准入准营一网通”平台与省政务服务2.0对接,打造“自主申报+信用承诺+智能确认”极简登记审批模式,联动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证照分离”、科技型企业“同股不同权”等改革试点。②完善住所申报承诺制改革制度,探索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制。③拓展电子证照、印章、档案、签名、发票、不动产权证书等各类电子凭证应用场景,推动跨地域、跨部门互认互信。④整合迁移登记和变更登记,实现市场主体迁移全流程“一件事”网上办理。⑤优化企业注销流程,拓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构建“照章联办、照银联办、证照联办、破产联办、税务预检”一件事注销机制,建立完善简易注销容错机制,企业简易注销占比达到55%以上。

二是构建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①发挥食药安委、市场监管联席会议作用,在食品、药品等领域探索建立全流程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强化分级分类和协同监管。②推进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改革。③率先探索建立市场主体除名、歇业备案制度。④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拓展柔性监管(触发式监管)试点,依法完善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制定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强制清单。⑤在各业务领域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科学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⑥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双随机”跨部门监管率达到20%以上,信用分类结果应用率达到70%以上。⑦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建立重整成功企业信用快速恢复机制。

三是深化知识产权集成改革。①强化政策引导。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杭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组织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试点示范县、保护示范区。完善知识产权资金管理政策,引导资源向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流转。②加大培育力度。完善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强企战略推进工程,扩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试点企业覆盖面,加快规上企业无发明专利“清零”、核心专利“破冰”,力争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5.4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2100件以上。③提升转化能力。面向中小企业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落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力争融资规模突破200亿元、惠及企业1000家以上;优化公共服务运营平台功能,创新基于区块链存证平台的数据知识产权融资新模式,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交易、质押融资风险分担、质物处置等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建设知识产权价值实验室、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推进知识产权产业联盟建设。④完善保护体系。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专业执法队伍,制定实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案,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探索制定跨境电商、数据知识产权标准和保护交易规则,建立商标侵权判断和专利侵权判定信息交换渠道,推进专利代理机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国家试点,严厉打击专利非正常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建立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体系,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海外保险业务。支持各地争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支持滨江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出口服务基地。

(三)围绕共富示范任务,开展主体强基行动。贯彻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要求,全面对接“共富有我”应用场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关心关爱小微企业成长,为共富示范提供坚强支撑。

一是促进市场主体增量。①开展“百万市场主体强基增量行动”,协同优化产业引育机制,限期清理不当的地方准入限制。②进一步优化投资类企业准入,鼓励各地推动直播、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强化产业投资市域统筹。③加强企业动态分析,开展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和活力指数调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形成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工作内部竞争有序和外部竞争有力的良好局面,量质并举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力争新设市场主体30万家以上。

二是助力小微企业成长。①发挥小微办作用,协同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持续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推动、资源要素协同”的公共服务机制,加强小微企业培育库管理,推动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成长活力。②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保护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织开展铁皮石斛、灵芝、山茱萸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试点。③鼓励引导平台经营者降低佣金和推介费比例,提高股权、商标专利权质押等政策知晓度,优化信用融资便利化服务,助力缓解资金压力。④发挥各级民个协会作用,组织开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三是严格惠企政策落实。①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等重点领域涉企收费检查,清理规范城镇供气供电供水等行业收费,严肃查处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等乱收费问题,推动各项降费政策落到实处。②大力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大宗商品、原材料领域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推进降本减负。③深入实施“三服务”2.0版,进一步完善联系企业制度,打造闭环式全程服务,强化纾困帮扶。

(四)坚持数字化改革牵引,开展治理赋能行动。围绕高水平建设“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掌上治理之城”目标,坚持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市场监管领域改革,不断塑造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一是强化协同联动。①在更广范围输出杭州经验,助力省级系统的优化完善,协同推进省级应用全面落地,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②借营商环境试点契机,推进与国家部委专网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争取更大数据开放力度。③升级完善浙政钉工作台移动执法、移动办公功能,提高业务处理便利度、数据应用集成度。④优化业务协同功能,推进业务系统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的对接,配套梳理建立业务协同问题处置工作机制,实现基层治理事件双向互推,闭环管理;依托全省行政执法监管系统和省局案件管理系统,推进执法信息化流转、联动式协同、智慧化分析、精准化治理,推进“案件管理”和“简案快办”的全覆盖;加快电子取证技术普及,充分利用自建检测系统和第三方监测平台拓展案源。⑤加强对投诉举报、检验检测等数据的分析,提高“诉转案”“检转案”比例。⑥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圈、杭甬“双城记”等平台,完善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建立跨区域联席会议、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联合办案以及检验鉴定结果互认等制度,在平台经济治理、专利成果转化、执法维权等方面深化合作。

二是打造特色应用。①通过数据下放、接口开放等形式,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围绕智能亚运、营商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谋划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特色应用,加快构建“1+2+4X”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总结提炼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改革经验,尽快在重大标志性成果、制度性成果等方面形成新突破。②强化批管衔接和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创新推动联动监管平台建设和风控系统建设,发挥监管预警、警示作用,实现精密智控。③深化药品安全“非现场”智能化监管机制研究,加强“浙苗链”等智慧监管平台应用,推进“黑匣子”和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提质扩面,发挥数字化应用的风险监测预警作用。④完善“数治瓶安”治理体系,完成全国试点,打造电梯智慧监管标准体系、电梯维保信用监管体系,着力降低电梯故障发生率。⑤完成电动汽车充电桩智慧检定国家试点,为国家标准制定提供“杭州方案”,探索建设全国充电桩计量性能实时监测平台,拓展杭州市民生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多场景应用。⑥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水平。⑦支持桐庐开展“农村数治新食安”试点。

三是加强制度保障。①健全改革创新“项目化实施+专班化运作”机制。②完善政策体系,优化事权划分,规范专业领域执法事项,制定完善部门专业执法事项目录,推进“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加快专利管理、外卖配送监管、网络交易管理等地方法规规章的制修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监督员等制度规范,及时制订完善执法规范性指导意见,加强法规宣贯和案卷评查,进一步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探索建立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人员尽职免责制度。③加强制服、移动执法装备的配发保障和规范管理,全面推进执法办案区数字化改造提升。

(五)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持续放大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后续效应,聚焦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优化质量技术服务供给,支持实体经济更好发展,努力打造数字质量新高地、标准创新策源地、产业品牌集聚地。

一是开展质量提升攻坚。①完善质量管理政策措施和质量激励政策,研究细化《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杭州质量倡议》《杭州市质量促进办法》等措施,修订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②筹办全市质量大会,发布质量发展白皮书,滚动实施12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项目。③启动新一轮质量提升和标准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盘”攻坚行动目标要求,全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鼓励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进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市、区)、质量强业、质量强企建设,建立“质量专家库”、“质量奖企业梯队培育库”和“品字标企业梯队培育库”,开展组团式公益性技术服务和导师式结对帮扶服务,发动290家以上组织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④加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持续完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监管体制,开展养老服务和快递包装行业绿色认证试点,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优化“3C免办”事项办理流程。⑤注重首席质量官和广告、中介服务等行业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依托“浙品码”等手段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闭环追溯机制,提升杭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是打造标准引领高地。①在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推进长三角标准一体化,开展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对标达标行动。②协同推进跨境电商海外仓国家标准制定,积极争设国家级数字贸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③探索建立企业标准总师制度,优化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公共服务功能。④修订标准化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力争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45项、“浙江制造”标准60项以上,争创国家、省级标准创新贡献奖,力争地方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2个月。

三是彰显商标品牌价值。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强化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农产品区域商标、地理标志申请保护,推进西湖龙井保护示范区建设和余杭径山茶地标追溯系统数字化场景应用,加强商标代理机构监管。加强“品字标”浙江制造区域品牌建设,建设具有特色活力的中小微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65家以上,持续开展贴标亮标行动,提升品牌企业销售占比和“浙品码”应用率。

四是夯实科技创新基础。①加强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探索建立专利优先审查“白名单”企业制度。②发挥中国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浙江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全球科技发现与科创服务平台作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专利导航及上市企业IPO辅导等服务,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图谱分析。③加强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标准创新基地能力建设,开展质量基础设施(NQI)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标准化、集成化改造,完善标准支撑、计量支撑、认证认可服务等质量技术基础和专家智库支撑体系,加大共享实验室开放力度,提升杭州标准质量服务网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推进品牌指导服务站、商业秘密保护站(点)等提质扩面增效。

五是助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①发挥市生物医药专班作用,加强审评检验机构对接,积极实施药品医疗器械上市持有人制度,强化新冠疫苗、治疗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生产的跟踪指导和帮扶,力争新获批药品医疗器械500个以上。②推进共享实验室、共享车间、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建设。支持钱塘建设省级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六)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开展亮剑护航行动。坚持以规范促发展,发挥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优势,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系统性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营造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竞争有序、群众满意的市场秩序。

一是争创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①迭代“杭州数智网监”平台功能,实施网络商品质量和网络经营行为双重监管,形成示范领先的制度规则体系。②培育网络经济产业特色集群,探索盲盒经济、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创新监管改革,推进“绿色直播间”创建,规范发展直播电商、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流量经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③深化“浙江公平在线”应用,强化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服务,建立常态化举报调查、问题主动发现机制,加强整治平台经济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低价倾销、价格欺诈、虚假仿冒等违法行为,推动平台企业不断增强合规意识、加强合规管理、健全合规体系、实现规范发展。

二是强化公平竞争执法。①发挥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作用,强化公平竞争审查责任落实,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抽查、举报受理回应制度;严格执行增量文件审查制度,加强对“一企一策”的重点审查,以自我审查和社会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审查质量水平。②创新审查工作模式,争取全省集中审查、独立审查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制、政策制定机关约谈制度。③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对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贿赂、网络传销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做好反垄断案件委托调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依法查处对企业跨区域迁移设置障碍等涉嫌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三是提升执法综合效应。①加强执法办案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强队砺剑”工程;发挥大要案“以点带面”警示震慑作用,树立执法权威,实现执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②突出政治导向,开展保障亚运会综合执法行动,持续推进平台经济、长江禁渔、涉企收费、教育“双减”、“西湖龙井”保护等领域执法,加强广告导向监管,深入开展违法违规商业营销专项整治行动。③突出安全监管,坚持“四个最严”要求,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处罚到人”。④突出民生保障,持续深化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和行业乱象治理,规范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预付式消费、保健食品营销行业秩序,重拳打击“霸王条款”。⑤突出护航发展,加强重点商品市场价格监管,防范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加强亚运会、亚残会特殊标志和特许商品、区域性公共品牌和老字号等保护;开展“护航”“蓝天”、商业秘密保护等专项行动,保护企业品牌和核心技术。

(七)突出民生服务导向,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发挥放心消费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维权服务能力,加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让更多群众共享共同富裕成果。

一是深化放心单位创建。①巩固民生实事创建成果,城乡统筹推进放心消费建设拓面提质和动态调整,落实放心消费培育、录入审核、跟踪督查的全链监管,建立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间的协作机制,完善“1+X”行业评价标准,放心消费单位稳定在4.5万家以上。②深化商品市场“五化”改造行动,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③巩固拓展送药上山进岛、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建设成果,推进民生药事服务站扩面;推进化妆品“百千万”示范工程,打响“国货新潮、杭州美妆”品牌。④推进放心消费重点县(市、区)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商圈(街区)、乡村;协同推进新型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二是提升维权服务能力。①在预付式消费等领域探索建立综合监管机制。②推进全国12315平台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机制建设,落实重点平台和企业消费纠纷处置主体责任。完善基层12315多元维权体系,在重点行业、主要商圈、核心街区设立维权联络(服务)站(点),探索星级分类标准,推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提升投诉按时初查率、按时办结率、调解成功率、举报按时核查率等效能指标。③发挥公众和舆论监督作用,拓宽消费投诉公示渠道、加大公示力度。

三是营造绿色消费氛围。①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特色伴手礼评选活动,提升优质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促进消费增长。②加强消费教育基地、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基地建设,引导科学、理性消费,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共治格局。③组织实施居民生活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持续做好长江禁捕、禁售野生动物、反对餐饮浪费、推广公筷公勺、垃圾分类、限塑、禁烟等执法检查,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新风尚,助力“美丽杭州”建设。

(八)提升塑造变革能力,开展凝心聚力行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变革型组织,增强党建引领力、系统凝聚力、队伍战斗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①全面压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深刻汲取周江勇案件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着力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无畏”的新型政商关系。②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在服务保障亚运、疫情防控、改革攻坚等中心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③以外卖骑手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为突破口,着力解决“谁负责、怎么建、力量弱、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提升“小个专”党建实效,指导民个协会完成换届。④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基层所“双百”行动,持续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打造市场监管党建品牌。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①健全完善严管厚爱的干部管理制度,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完善察人识人用人机制,注重人才储备培育,加强干部梯队建设。②开展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助跑行动”,选派导师从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基层实践等开展结对指导帮扶。③开展基层换位体验活动,有计划开展内部轮岗交流和上挂下派,丰富岗位历练。④针对新业态新经济监管服务需求,加大岗位适配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争取出台按照市场主体数量比例配备辅助人员的指导意见。⑤持续推进市县两级兼职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检查员信息共享、统一调派等机制。⑥通过举办集体入职、退休仪式等活动,增强干部的归属感、凝聚力。

三是注重能力提升。①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抓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宣贯实施,通过刊发新法速递、发布执法警示、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营造学法用法良好氛围。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理论研究推动队伍素质提升,加快推进市场监管学会建设,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升市场监管实务和理论研究水平;建立重大课题会商遴选机制,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提高课题选题质量和成果利用率。③常态化开展区域市场主体、商标专利等数据比较分析,发挥“智库”作用,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需求。

四是严格内部管理。①加强清廉文化建设,强化廉政教育,以案示警、以案促治,筑牢干部思想防线。完善廉政风险和履职风险的动态排查机制,全面落实落细防控措施。②加强与驻局纪检监察组联动,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③优化督查考核机制,推进全方位督查、全领域考核、全要素评价,加强系统文化建设,选树先进典型,营造干事创业、比学赶超氛围。

 地区: 杭州市 
 标签: 市场监督 工作计划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844)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1828)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2903) 其他法规 (53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72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