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5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豫发改服务业〔2024〕756号)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5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豫发改服务业〔2024〕756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4-12-12 10:30:52  来源: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196
核心提示: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24〕557号),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河南省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发布单位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南省统计局
发布文号 豫发改服务业〔2024〕756号
发布日期 2024-12-06 生效日期 2024-12-06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市场监管、统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24〕557号),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河南省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南省商务厅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南省统计局

2024年12月6日

河南省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

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

(2024—2027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我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全要素、宽领域、高水平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行动目标

全省两业融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两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业竞争力、附加值、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优势产业链条、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进一步完善,到2027年,培育100家以上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力争每年新增2家左右国家级试点,新培育30家以上集成融合标杆企业、30个左右省级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形成一批两业融合优秀典型案例。

二、重点领域

(一)加快七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融合转型步伐

1.推动材料产业和科技服务融合发展。围绕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实施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新材料创新平台。强化材料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基地等,加大研发投入,承接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共性技术研发。依托重点材料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和计量测试机构,建设新材料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检验检测、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第三方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汽车制造和全流程服务融合发展。加强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等核心部件技术攻关,支持汽车制造与汽车销售、维修保养、回收利用、整车物流、汽车金融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在汽车领域应用,有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建设,支持郑州市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支持智慧出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平台建设,推动新能源整车制造与出行服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电子信息和信息服务融合发展。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光电、先进计算等领域,鼓励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联合攻关,加快半导体等“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先进制造工艺研发、全流程设计能力升级,提升创新实验、原型开发、制造等全产业链能级。支持超聚变、麒麟软件发展服务器操作系统,开发面向政府和行业的核心应用软件。加快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做大做强黄河鲲鹏硬件制造基地和鲲鹏软件产业,培育“Huanghe”等本土电脑品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装备制造和集成服务融合发展。围绕成套矿山、智能掘进、新型电力、先进农机、高端起重、先进节能环保、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领域,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参建国家级重点研发平台,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针对客户个性化产品需求,提供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成套综合服务,提高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在装备价值中的比重,推动企业由单台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供应商和成套设备服务供应商转型升级。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实时监控重大技术装备,提升远程诊断能力和服务质量。(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动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融合发展。围绕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体外诊断、医药流通、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医用卫材等领域,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调稳定发展,构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中原医学科学城、临空生物医药产业园“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和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一体融合发展。加强关键原辅料、创新药、高端医疗仪器设备等研发攻关,鼓励医药和诊断产品生产企业拓展外包服务和第三方医学诊断,支持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一体化阅片、智能化手术室等整体解决方案,支持中医特色诊疗设备研发。推动智慧医疗产业发展,推广医用机器人、可穿戴医疗设备、远程诊断、在线问诊、超算药物开发平台等。优化免疫诊断产品和微生物检测等体外诊断试剂、配套仪器及关键原材料等系列技术和产品,打造全国最大的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培育高端康养综合体,开展健康管理、运动康复、精神照护、医养一体等增值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民政厅、卫生健康委、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动现代食品和供应链服务融合发展。围绕饮料酒、液体乳、熟肉制品、米面制品等领域,支持食品制造企业进一步提升食品研发、生产、运输、销售全链条的技术含量和标准化作业水平,发展中央厨房、私人定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培育地方特色产品品牌。充分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创新引领作用,推进省级速冻调制食品技术创新中心、肉品技术创新中心、食品加工中试基地等平台建设,推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大力发展冷链食品产业,进一步完善集冷链食品原料生产、设备设施制造、食品加工、仓储、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链体系,支持大型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冷链装备制造企业、冷链仓储运输企业等做大做强,助力河南食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推动轻纺产业和电商服务融合发展。围绕现代纺织服装、智能家居及家电等领域,鼓励挖掘多层次、多样化用户需求,发挥电商服务对研发、设计、采购、制造、仓储、物流、零售等全价值链重构的引领作用。支持轻纺企业发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新业态,推广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新模式,丰富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实现供需高效对接和精准交付,激发全产业链发展活力。(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增强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赋能质效

8.完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优化提升物流枢纽设施网络,提速提质建设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城郊大仓基地等重大物流设施,争取周口、驻马店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和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开展区域物流枢纽评估调整,打造功能复合、高效联通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力争到2027年,布局建设15个左右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培育5个左右省级枢纽经济先行区、100家左右物流“豫军”企业,推动3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量突破400家。制定实施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推动现代物流与生产力布局协同发展,鼓励物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为制造业企业个性化定制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提升科技服务赋能水平。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一批高端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推动规上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强化工业设计中心培育,构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梯次培育体系,到2027年,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20家以上、全国一流设计创意产业园5家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认定,在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汽车、现代家居等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建成一批标志性工业设计平台。布局建设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省概念验证中心等,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高水平推进双创孵化,组织开展国家级孵化载体、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建设。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联合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建设检验检测科技创新平台,探索为产业链提供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检验检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检验结果区域、国际互认互通。(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推动信息服务高效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推广、供需对接、资料备份等专业信息服务,支持信息服务企业整合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信息,实现上下游企业供需适配、按需生产,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首版次软件产品研发应用,实施高端工业软件攻关工程,在工业制图、仿真验证、集成电路设计、工具软件等重点方向开展国产化替代。深入开展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区块链、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试点示范和典型应用场景建设,争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区。实施跨境电商优势再造行动,常态化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对接活动,促进跨境电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通信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提升中介服务发展能级。围绕咨询服务、会计税务及评估服务、法律服务、金融中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加快中介服务载体平台建设和市场主体培育,构建种类齐全、分布广泛、功能完善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支持中介服务机构成立行业联盟,加强信息共享、数据互通、服务衔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中介服务。大力发展跨境综合服务,鼓励企业提供运营推广、政策咨询、商事协调、金融服务、支付结算等服务,引导与优势实体企业“抱团出海”,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加快国际产能对接、转移。(省发展改革委、司法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税务局、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

12.推动数字化转型。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支持头部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业务创新,面向行业开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培育建设30个“数字领航”企业,打造30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推进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支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联合数字化服务商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开发区数字化、智能化运营能力,推动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开展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以诊断服务为抓手,推进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应用5G、数字孪生、智能控制、虚拟仿真等技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聚焦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到2027年,累计建成1500个智能工厂(车间),实现装备互联、系统互通、数据共享。持续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广泛用云。(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通信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做强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研究制定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行动方案,遴选30个以上数据要素开发利用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多元典型应用场景。做大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加快推进资源完善整合,健全数据交易规则体系、丰富交易数据产品,加强与全国其他数据交易场所互联互通,争创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支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平台企业数据资源资产化,鼓励开展金融服务、商贸物流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开发数字产品,开展数据交易。(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智能计算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推动5G基站规模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深入实施“1+N”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培育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郑州),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应用推广。贯彻落实全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航空港区智算中心建设,开展省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试点,打造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算力调度核心枢纽和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超前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6G、下一代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研发应用。(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通信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挖掘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潜力

16.推进服务消费和智能制造有机融合。鼓励电商平台、企业或数字服务商发挥数据、技术、渠道等要素优势,通过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衍生制造,以委托制造、商标品牌授权等方式拓展制造业务,建立完善以线上服务为核心,以生产制造为基础,供需适配、产销环节简化的两业融合创新供应链生态圈。大力发展智慧家居、智能穿戴、智慧零售、直播电商等,推广无人配送机器人、无人零售、网络拼团等业务场景应用,建设“产品+内容+生态”的智能生态生活服务体系。推进商文旅体等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拓展消费新场景,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7.拓展工业旅游和特色资源深度融合。鼓励各地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工业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还原、复现历史场景,发展工业旅游、工艺美术、文化展示、研学科普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工业遗产从生产性资源转向生活化创意空间。支持工业城市、工业品企业打造工业博物馆、工业旅游体验中心、研学旅游基地等,开发工业旅游消费品、纪念品、衍生品等,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批工业旅游和休闲消费的新空间、新地标。(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文化和旅游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8.推进文化创意和制造业衍生融合。围绕动漫游戏、影视、演艺、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出版、艺术品交易、文化装备等领域,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商标品牌授权向制造环节拓展,发展文化衍生产品生产和经营,搭建产品设计开发、展示推广和交易平台,促进产销协同发展。支持各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等通过IP授权方式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文创产品,培育发展豫博文创、唐宫文创、殷墟文创、豫游记、华冠文创、龙门奇妙物等文创品牌。(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文化和旅游厅、广电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融合发展平台载体能级。依托省中原科技城、中原农谷、中原医学科学城“两城一谷”和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聚焦工业云、协同物流、分布式制造、集中采购等领域,构建一批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制造企业共建共享实验室、中试生产线等专业化“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实施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围绕服务制造业共性需求,引聚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完善商务咨询、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仓储物流等公共服务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区)依托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生产能力,建设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共性技术、共享生产、专业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厂房、设备、人才等资源共享。标准化推广“智慧岛”双创载体,培育集聚高质量企业、研发机构、人才智力、金融资本、创新创业项目等双创资源,加快形成一流创新生态。(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培育多元融合发展市场主体。放大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行业骨干、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各类主体带动作用,通过专利布局、标准引领、协同研发、联合设计、平台建设等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与联动融通,实现资源、要素、产能、市场的深度整合与共用共享。持续实施服务业新供给培育工程,在集成融合领域遴选发布一批省级新服务重点培育项目、新供给标杆企业。支持平台企业依托市场、数据优势和行业整合能力,开展集中采购、定制化生产、协同物流、新零售等业态模式创新,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发展、跨界融合,建立产业联盟,对接科技、资金、文化、版权等多种资源,深度参与产业协同和社会协作。支持企业群体跨行业、跨区域紧密协作,共建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基地,促进形成两业深度融合区域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格局。(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监管局、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两业融合重点项目培育机制并实施动态管理,形成“储备—成熟—支持”的项目培育路径,并由各地、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对重点项目的支持政策。支持服务业“链主”企业牵头开展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等新场景建设。统筹利用各级各类专项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重点项目支持。(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构建融合发展品牌质量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强化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实施两业融合领域“美豫名品”品牌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质品牌。高水平组织中国品牌日河南系列活动,以品牌赋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两业融合领域国家标准宣贯力度,加快与国际国内高标准对接,研制数据分类分级、交易合规、数字信任等标准规范和行业导则,推进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实施全产业链质量管理,探索建立符合产业交叉、融合渗透特点的市场准入制度。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选取超硬材料、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休闲食品等产业链开展质量联动提升试点,支持企业参评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统筹做好政策落实、项目实施、动态监测、评估督导、重大问题协调等工作,切实推动两业融合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各地要强化主体责任,积极探索两业融合制度创新,以及市场准入、要素配置、市场监管、统计监测等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制定相关支持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部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利用各类资源要素支持两业融合发展,研究制定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政策措施,鼓励采取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土地等方式支持两业融合发展。支持金融机构依托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产品,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扩大融资贷款规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各类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市场监管局、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监管局、河南证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注重试点引领。深化国家级、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加强跟踪调度,加大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国家级试点扩容,启动第三批省级试点培育工作,鼓励有条件地市开展自主试点,推动符合条件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园区)、企业先行先试,探索发展两业融合新机制、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一批典型区域和企业推广模式。适时发布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数据,及时跟进国家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开展我省两业融合发展情况监测工作,对满足入库纳统的两业融合项目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应统尽统,应报尽报。(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扩大宣传引导。组织开展试点成果、地方经验交流,征集发布两业融合优秀案例。支持研究机构、行业组织搭建两业融合交流平台和信息化渠道,汇集融合发展政策、展示融合发展成果。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宣传优势,稳妥把握相关政策、数据信息、经验成果等网上宣传的时效度,及时推广融合路径和业态模式。(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地区: 河南 
 标签: 服务业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199)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269) 法规动态 (96)
法规解读 (2991) 其他法规 (34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218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