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科技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冯献忠团队发现调控大豆类胡萝卜素...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冯献忠团队发现调控大豆类胡萝卜素含量的GmCCD4基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12-21 08:58 来源: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原文: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冯献忠团队通过筛选伽马射线诱变的大豆突变体库,获得了4个花色变黄且种子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的gmicc突变体株系。利用构建的图位克隆群体成功定位到候选基因:GmCCD4,该基因编码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通过降解类胡萝卜素产生β-紫罗兰酮,是类胡萝卜素积累的负调控因子。
  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植物、藻类和细菌中,是植物中重要的色素,赋予花和果实独特的颜色,且具有保护光合作用。类胡萝卜素是维他命A合成的前体物质,有利于保障人体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免疫反应。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能更有效地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研究油料作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调控机制可为解决维他命A缺乏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植物中类胡萝卜素的稳定积累依赖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储存与降解之间的代谢平衡。因此,类胡萝卜素裂解加氧酶(CCDs)的催化裂解活性是调节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大豆相关基因在类胡萝卜素代谢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仍然匮乏。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冯献忠团队通过筛选伽马射线诱变的大豆突变体库,获得了4个花色变黄且种子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的gmicc突变体株系。利用构建的图位克隆群体成功定位到候选基因:GmCCD4,该基因编码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通过降解类胡萝卜素产生β-紫罗兰酮,是类胡萝卜素积累的负调控因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GmCCD4基因为控制大豆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3个关键调控位点之一;栽培大豆中存在4种GmCCD4的单倍体型,不同的单倍体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明显差异,H1单倍型大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本研究解析了GmCCD4基因调控大豆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分子机制,为调控油料作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对高营养、高品质作物育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以“GmCCD4 controls carotenoid content in soybeans”为题在国际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发表。东北地理所高金珊特别研究助理为论文第一作者,冯献忠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日期:2020-12-21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