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为做好新发展阶段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思路和路径研究,我司会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十三五”各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现将浙江、江苏两省经验做法编发成工作简报,供各地学习参考借鉴。
【典型材料】
l 浙江省:“五措并举”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l 江苏省:“四个聚焦”积极构建有机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浙江省:“五措并举”
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近年来,浙江省聚力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地标保护工程”)和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两大平台,积极探索“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到2020年底,全省实施地标保护工程16个,创建省级精品基地35个,在地标保护工程绩效评价中排在全国前列。
一、做好一个省级顶层设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仅2020年省领导先后3次批示,要求系统谋划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工作。2020年将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数量纳入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指标体系。省厅专门出台《浙江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创建实施办法》和《浙江省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创建办法》,强化投入保障,规范项目实施,着力构建促进“一标一品”融合发展的支撑政策体系。
二、融合一批工作主抓手
一是创设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以县为单位,整建制建设省级精品基地。截至目前,创建省级精品基地35个,总面积达101.7万亩,辐射带动绿色食品生产主体386家。二是精心实施地标保护工程。在省级精品基地基础上,择优实施地标保护工程。16个地标保护工程涵盖果品等12类产品,年产量突破200万吨,年产值达230亿元。三是择优创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性基地。在省级精品基地和地标保护工程中择优创建,2020年新建2个融合示范园和1个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规范一套工作流程
一是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储备库。开展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普查,建立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资源储备库。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在储备库中遴选确定重点培育产品,制定全年登记申报计划,着力构建持续健康发展良性机制。二是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保障项目有效实施。每年底组织项目申报和审核推荐储备库项目,择优遴选确定实施单位,加强督促指导,实施绩效评价,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四、打出一套监管组合拳
一是强化标准建设。启动全省“一标一品”团体标准体系建设,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和模式图,编写《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指南》等丛书。在地标工程创建区,实现规模生产主体绿色食品认定率80%以上,绿色食品监测面积占总面积30%以上。二是强化检打结合。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强化结果应用、检打联动,每年抽检近700批次,实现全覆盖。三是强化交叉检查。开展规范提质百日专项行动,组织全省11市交叉检查。2020年,全省实地检查571个生产主体,116个农产品市场,累计发现问题线索31个,发出整改通知书14份,查处假冒用标产品4个。四是强化专业培训。分层分类举办“三员”培训,每年培训2000余人次,全省有效期内“三员”队伍达到674人。
五、唱响一批区域品牌
一是多载体融合宣传。编写《乡愁之路——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浙江电视台《翠花牵线》、求是《小康》杂志战略合作,创设“浙江精品绿色农产品”公众号,探索网红直播等新型方式,举办包装设计大赛,开展“一标一品”进机关、进社区、进超市活动。奉化水蜜桃等6个地标产品入选阿里研究院“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网络声誉50强”,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二是多品牌叠加赋能。坚持“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双品牌驱动,为“一标一品”生产主体制授、悬挂标识牌,增强认同感和荣誉感。例如,安吉白茶在同步实施省级精品基地、地标保护工程、全国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后,2020年品牌价值达到45.17亿元,比2018年增加11.64亿元。三是全产业链带动增收。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头企业+基地或农户”发展机制,实现小农户与区域特色产业的有效衔接。例如,兰溪奉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建立杨梅基地160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500多户。
江苏省:“四个聚焦”
积极构建有机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江苏省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为总抓手,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者”目标定位,积极发展有机农产品,突出“四个聚焦”,稳步扩大总量规模、扎实提升质量水平、持续强化监督管理、积极推进产销对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聚焦政策,营造良性发展环境
实行考核和奖励“双轮驱动”。一是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2018-2020年,省委省政府将“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纳入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2021年将“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纳入到乡村振兴实绩水平考核。二是发挥资金“助推器”作用。自2003年起,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获证补助,对有机农产品实施财政奖补,带动地市、县区出台配套奖补政策。如南京市从2020年开始,对800亩以上规模有机农场,每年再认证补贴10万元。
二、聚焦体系,创新完善工作模式。
一是优化工作机制。省绿办和省绿色食品协会各有侧重,协调有序。省绿办重点抓好有机农产品工作体系建设,开展产业发展指导、证后监管、有机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宣传推介等工作;省绿色食品协会承担协助认证、证后跟踪检查、内检员培训和有机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等业务。二是提升队伍能力。年初召开全省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研讨会,通过组织全省业务培训以及各类评选、产销对接等活动,强化检查员队伍管理,建立“传帮带”小组工作制,提高队伍凝聚力。
三、聚焦服务,推动有机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培育优质主体。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体系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蒋坝螺蛳获得全国第一个且唯一的有机螺蛳认证证书,带动了洪泽湖螺蛳产业发展壮大。二是严格审查把关、强化证后监管。每年初对全省新申请和再认证企业进行梳理,严把材料审查关和现场检查关“两大关口”,确保材料的齐备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配合做好部级监督抽检,2020年全省抽检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共计600个。三是搭建行业交流平台。邀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先生为顾问,组织召开2019年江苏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2020江苏有机农业(水稻)生产技术培训暨江苏绿色有机沙龙活动等系列培训研讨活动,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四、聚焦产销,强化宣传推广
一是加强产销对接战略合作。发挥省绿色食品协会市场化运作的优势,与盒马鲜生、江苏钟山宾馆集团等达成产销对接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推介农产品销售额近3亿元。其中,协助戴庄“赵亚夫”品牌入驻盒马超市,戴庄有机村成为全省第一个“盒马”农产品特约基地村。二是创新宣传推广模式。在开展“江苏最美绿色食品企业”活动的基础上,组织“江苏最美有机企业”专题评选,围绕“三好、四美、五有”,提升有机农产品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每年组团参展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组织举办江苏省绿色有机农产品交易洽谈会。三是探索绿色有机餐厅认定。联合省餐饮协会,制定发布《江苏省绿色有机餐厅评价标准》,打造有机农产品体验地。
总体来看,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迅速,成效突出,主要体现“一稳两优”。一是发展稳。全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超过4000个,总量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有机农产品企业80家、产品212个。建有“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1个(溧阳市天目湖白茶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面积2362亩。二是质态优。产品多数是风险相对低、有机生产技术可行性相对较强的产品,以茶叶、大米为主,包括果品、水产品、禽蛋、深加工产品等,产品质量稳定,生产企业管理较规范。三是体系优。省、市、县三级均设立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机构。目前全省有机检查员28人,其中高级检查员5人;有机企业内检员106人。
相关报道: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典型经验(一)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典型经验(二)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典型经验(三)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典型经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