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以来,因其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的特性,造成了破坏性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近期,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毒株,其传播性更强、发生免疫逃逸的可能性更大,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由于新冠病毒对于各类人群普遍易感,感染者除出现咽部不适、咳嗽和发热等主要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恶心、腹泻、胃纳减退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也由此引发各样网友自行报道的“症状株“,比如,好吃株、刀片株、水泥鼻株等等,实际上只是针对一些症状的自己体会罢了。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患者会因一些消化道症状导致营养素吸收功能障碍,并可能因短期味觉和嗅觉功能的减退或丧失导致食物摄入不足而引发营养不良,可能继发性导致免疫功能进一步减弱,从而引发不良的临床结局。为此,医学营养治疗提供合理的营养原则,将贯穿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治疗和恢复的全过程,以期实现快速康复。
近期由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针对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救治特点,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参考近两年国内外发表的营养干预指南及生活指导等,尤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居家康复指南,最终提出了最新版的《临床营养膳食指导》。
我们重点对于那些临床表现轻微,未出现或尚无可见影像肺炎表现,或已经度过最艰难时光,处于缓慢康复期的患者,仍建议增加卧床休息时间,精心选择食物和设计食谱,保持充足能量和营养素(包括饮水)供给,以期调整免疫力至最佳状态,加快康复过程。
由于很多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干咳、以及气促,并伴随着乏力和食欲下降,因此需要充足的能量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为了满足充足的能量需求,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的原则:
建议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谷薯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并且具有保护蛋白质的作用。尽量做到粗细搭配,种类应该达到3种以上。其中全谷物包括紫米、小米、大黄米、黑米、糙米、燕麦等,富含B族维生素、脂肪酸,营养更丰富;杂豆类包括红豆、绿豆、豌豆、蚕豆、芸豆等;薯类包括红薯、马铃薯、紫薯等,有助于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预防便秘,维护肠道健康。
保证充足蛋白质,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鱼、虾、奶及奶制品、蛋、大豆等。这些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含量普遍较高,并且其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利用率高。蛋白质是人体内各种酶、激素、抗体和免疫因子的合成原料,如果摄入不足会影响组织修复,使皮肤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降低抗感染能力。此外,鱼禽肉蛋还能提供多种微量营养素,比如铁、锌等,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蛋类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推荐每天吃一个。奶类和大豆也同时富含优质蛋白质,建议每天摄入奶类300克,大豆10克左右。
通过多种烹调植物油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总脂肪供能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25-30%。烹调应首选植物油,增加优质脂肪的摄入,比如花生油、橄榄油、亚麻籽油和紫苏油等。尤其是橄榄油、山茶油中富含n-9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建议尽可能多吃。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多选深色蔬果。其中橙黄色和深绿色果蔬可提供大量β-胡萝卜素,其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当维生素A充足时,皮肤和机体保护层才能维持正常的抗感染能力和抵御外来侵袭的天然屏障作用。除此之外,果蔬中的还有很多植物化学物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对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也有一定作用。
水能够参与人体新陈代谢、溶解运送营养物质、排出废物和毒素。水分进入体内后,还可以及时补充肠胃道在对食物进行消化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使大便不燥结,容易排出体外,从而预防便秘。建议每天摄入1500-2000毫升,甚至达到3000毫升,多次少量。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选择淡茶水,比如红茶、绿茶、白茶、茉莉花茶、乌龙茶、普洱茶等。此外,蔬菜汤、鱼汤和鸡汤除了促进食欲外还有助于对抗流感病毒,也是不错的选择。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慢饮的原则,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另外,煲汤时要少放盐,喝鸡汤前可以先把上面的油脂撇掉。
烹调中寻找加速康复。清洗是清除水果和蔬菜表面污物、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对去除农药残留也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当直接生吃水果和蔬菜时,更需要清洗。不洁净的食物会对身体抵抗力造成损伤,应减少因食物不洁净带来的新负担。而辛辣食物也会刺激胃肠道,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容易引起腹泻,还容易加重对咽喉黏膜的刺激和疼痛。因此,建议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生食水果或蔬菜应尽量洗净。
陈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