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有游客发布视频并配文称:在北海就餐消费时被宰“4个菜1500块”。随后,“游客爆料北海用餐4个菜1500元”的话题登陆热搜,引发各方关注。1月27日,店家回应称菜是明码标价,且过年期间货少,有涨价,否认让司机拉客。1月28日,北海市场监管局发布调查处理情况表示,关注到该事件后,北海市组织执法人员开展调查处理。经查,该店海鲜池内的海鲜产品全部明码标价,消费者所点的四道海鲜在点菜单上的价格与海鲜池标注价格一致。经与市内多家同档次餐厅进行价格比对,该店定价基本符合春节期间海鲜餐饮消费价格;经与北海海产品市场当日价格比对,该店四类海鲜产品经加工、烹饪后的价格在合理区间。经调查,该店家存在支付出租车司机回扣招揽客人、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即匆忙配菜下单、部分海鲜经烹饪后份量略少等问题。北海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已责令该店家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并立案处罚。(相关报道:北海市关于“4个菜1500块”的调查处理情况)
“58元烩菜没肉事件”各方发声
近日,“游客称58元一碗的烩菜内没有肉”“58元烩菜没肉爆料者称被辱骂近崩溃”“市监部门调查游客称58元烩菜没肉”等相关话题上热搜,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据悉,1月25日晚,在西安一家面馆,河南游客郑女士(化姓)及家人花费58元钱购买了一碗烩菜,上菜后发现碗内压根没有肉,只有大白菜和几片胡萝卜,像是一碗“白菜汤”。随后,她随手拍了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引发各方关注。1月27日上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执法人员已经到现场检查,目前正在处理此事。1月27日下午,郑女士表示,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遭遇后,遭到部分网友私信辱骂,导致她的精神几近崩溃。涉事面馆老板则回应称,店内烩菜都是按标准进行配料,并未宰客。
官方回应西安回民街6根面20元
1月26日,#官方回应西安回民街6根面20元#的话题登上热搜。据悉,1月25日,一段游客投诉西安回民街某面馆6根面卖20元的视频引关注。1月26日,事发辖区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称,面条确实分量不足,已督促面馆整改,油泼面增加50%的分量,价格明码标价,同时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人员表示,已找到当事游客,要求面馆为其退款,也欢迎前来回民街消费的游客对商家的不规范行为投诉。
一份椒麻鸡里有23块鸡屁股
1月25日,安徽亳州。任女士买了一份椒麻鸡,拿回家发现全都是鸡屁股,数了数大约有23块。当时几个菜同时买的,没有注意制作过程。当天下午,任女士把这份椒麻鸡拿回商家,老板态度很好,说是装错了,然后给重新换了一只鸡,没有加汤也没有撕碎,就整只提回家了。
1月25日,湖南娄底。有顾客发现,一家快餐店用买成品橙汁兑水售卖。视频中,店员往桶里加了半桶橙汁,再加了半桶水倒满,地上还放着成品橙汁,网友表示都是科技与狠活。对此,该店店员表示将会调查核实处理。
老鼠趴在超市散装蚕豆上抱着豆啃食
1月25日,安徽亳州,网曝某超市,老鼠在散装蚕豆区和花生米区踩踏偷吃。1月26日,据该店工作人员表示,确有此事,公司目前已经收起散装食品,公司会找专业的灭鼠公司处理,目前门店已经暂停营业。
“男子称餐厅点海鲜 葱姜费占菜价60%”上热搜
1月26日,“男子称餐厅点海鲜葱姜费占菜价60%”的话题登上热搜。近日,网友李先生反映,在宁夏银川一餐厅与朋友聚餐,点一份蛏子117元,另收单价为12元的3份葱姜费计36元,葱姜费相当于菜价30%;另一份花蛤66元,另收3.3份葱姜费计39.6元,葱姜费相当于菜价60%。对此,1月26日,涉事餐厅回应称,结账单上的“葱姜”其实不是葱姜佐料费,而是海鲜的加工费,“葱姜”指的是海鲜的做法,该店的海鲜加工费也是按斤数算,该顾客选择的做法是每斤12元。工作人员还表示,海鲜的食材费和加工费分开单独算是银川当地海鲜餐厅常见的一种收费方式,店里的加工费标准也是当地市场的标准差不多,在店里也都是明码标价的。
三亚游客称500元海鲜花400多加工费
2023年春节,三亚成了旅行过年的热点城市。然后,有游客吐槽处处是“海鲜杀手”——6只皮皮虾700多元,一只石斑鱼1000元,菜市场买的500元海鲜,被强行带去加工,加工费就要430。
三亚市海鲜餐饮协会发出倡议
1月27日,三亚市海鲜餐饮协会发出倡议,请各餐饮商家和海鲜供货商保存好供货和采购凭证,协会将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对供货及采购环节的海产品等价格进行检查。请三亚市海鲜餐饮星级商家、海鲜餐饮高质量服务餐厅、大型餐饮企业等标杆餐饮企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除政府实行限价的78种常规海产品外,其他各类海产品要合理计算成本,控制加价率,建议各餐饮商家针对各类珍稀海产品平均加价率控制在50%以内,以“公平公正 足斤足两”的经营理念,用实际行动为全国游客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相关报道:三亚市海鲜餐饮协会致三亚市各餐饮企业、各海鲜供货商倡议书)
【盘点】2022年我国食品被国外召回典型案例
食品召回是指食品生产者按照规定程序,对于问题食品采取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2022年,美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发布了针对我国食品的召回通报,召回原因包括漏标过敏原、农药残留超标、检出致病菌等。其中,多数为漏标过敏原问题。针对2022年我国食品在国外被召回的情况,食品伙伴网进行了盘点,整理出了一些典型案例。 (相关报道:【盘点】2022年我国食品被国外召回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