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 2024年05月27日-06月02日食品行业舆情信息有:
5月27日,“茉酸奶原料过期40多天仍使用”“茉酸奶换标签续命水果馊了才肯扔”“茉酸奶”等相关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据报道,2024年2月至5月上旬,媒体记者随机应聘进入北京市多家茉酸奶加盟店,发现诸多问题:使用过期40余天的原料;更换效期标签,不按时报废原料,或根本不使用效期标签;常温存放应冷藏的水果,水果变色、出水后,仍接着使用;偷工减料,不严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用工不需要工作人员提供国家强制要求的餐饮人员健康证明等。
对此,5月27日下午,茉酸奶发出《致歉声明》称,针对报道的“茉酸奶北京石景山万达店、北京伊洋华堂店、北京华宇时尚购物中心店、华熙 LIVE·五棵松店使用过保质期原料,闻出馊味才废弃”等相关问题,该公司高度重视,并在第一时间内成立了内部专项稽核小组,经核查、核实,涉事4家门店严重违背了茉酸奶所提倡的“食品安全”理念,在日常运营中均未严格执行茉酸奶总部的运营操作和培训标准,该公司已经第一时间即刻进行整改,具体整改措施:
一是按《茉酸奶特许经营合同》之规定:食品安全管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容,针对涉事加盟门店,茉酸奶总部已经安排即刻闭店,并将永久与其解除合约。
二是茉酸奶总部“门店营运部”和“食品安全部”的人员及聘请第三方公司-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将对全国所有门店的“食材存储、食品效期、水果保存”等问题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实现线上周报和月报核查,并对所有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后续,该公司也会严格按照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行落实和跟进。
此外,5月27日,针对媒体曝出的茉酸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开展现场执法检查,目前多家涉事茉酸奶门店已被立案调查并停业整顿。
其中,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媒体反映辖区茉酸奶相关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线索,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涉事门店开展现场检查,对食品加工各环节进行调查取证。目前,涉事门店已停业整顿,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对相关食品安全违法问题进行立案调查,同时,对辖区茉酸奶门店进行全面排查;朝阳区市场监管局针对媒体曝出的茉酸奶“原料过保质期40余天仍使用,闻出馊味才废弃”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目前,执法人员已对当事人北京熠昕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茉酸奶伊藤洋华堂店)涉嫌存在的相关违法行为立案调查,该门店已停业整顿。与此同时,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其余20家茉酸奶门店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工作;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关于茉酸奶(北京石景山万达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舆情后,立即安排执法人员对辖区内所有茉酸奶门店开展现场检查。执法人员对食品加工各环节进行了调查取证,将对相关涉嫌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处理。目前,茉酸奶(北京石景山万达店)已暂停营业。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在山西运城的餐厅“陶然居”所点的辣子田螺实为福寿螺的情况,引发网友热议。
5月28日,涉事门店负责人称,该门店是重庆知名餐饮企业“陶然居”的加盟店,菜单上写的是“辣子螺”,而非“辣子田螺”。还称,田螺的口感和品质没福寿螺好,因为门店采用的所有福寿螺都由重庆总部供货,均是人工养殖,门店厨师也遵循相关加工步骤,所有资质齐全。该公司一名办公室主任并未直接回应加盟店使用福寿螺的情况,而是多次强调公司养殖的均是田螺,并称有检测报告,但因出差在外无法提供。涉事门店经理向媒体提供了厂家资质、进货单和收款收据复印件,但无法证明采购自陶然居总公司。该门店经理称,等次日库管上班后,将提供相应资料。
5月29日,“陶然居”品牌母公司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经内部调查,涉事的陶然居(条山街店)加盟合约已于2023年到期,集团总部从未向该门店提供过螺类原材料,均系该门店自行采购。该工作人员称,公司法务部门已采取措施,要求涉事店铺不再使用“陶然居”品牌。
5月29日下午,涉事陶然居(条山街店)门店经理表示,当天上午,当地监管部门人员已到店检查。该经理还承认,福寿螺为该门店自行采购。据悉,目前,店内的“辣子螺”已经停止售卖。
5月30日下午,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目前市监部门已介入调查。运城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回复表示,昨晚辖区分队收到分局转移此案件,现在已经受理,正在进一步调查。
网曝麻辣烫外卖疑似吃出死老鼠 市监局介入调查
5月25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重庆南岸区一家餐馆点的麻辣烫外卖里吃出死老鼠。
对此,涉事店家老板回应称,调料及餐品都是他亲自制作,不可能注意不到餐品里有异物,目前也已经报警,等待市场监管部门调查结果出来后,他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南坪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场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已经介入,需要等待相关调查结果出来,才能判定情况。
5月26日,重庆市南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接到消费者董某关于外卖中发现疑似老鼠的食品安全消费投诉,已依法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近日,有货车司机称其运输的知名品牌牛奶在途中部分外包装变形被要求“天价赔偿”,引发广泛关注。
据报道,5月28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一位卡车司机从内蒙古拉了一车某品牌牛奶送至江西赣州中转仓。卸货后,仓库工作人员发现32箱牛奶外包装有轻微破损,要求司机赔偿2095.24元,但司机赔偿后却只拿走3箱牛奶。司机表示质疑,工作人员称,是品牌方规定。
对此,5月28日,品牌方相关负责人回应:“公司明文规定,就是破损产品赔付完之后,司机只能带走不足一整箱的牛奶,也就是我们最多只能给他带走23包,变形牛奶是要销毁的,都不会卖的。”
此外,据媒体报道,5月29日,当事牛奶品牌方回应称,品牌方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的合同规定,产品装车后发生的产品丢失、破损,由第三方承运商进行赔偿,相关视频中“2095元购买三箱牛奶”的内容属于对第三方承运商的违约扣款,而非司机购买,视频内容与事实不符。
“鼠头鸭脖”涉事企业及负责人再被罚348万
近日,“鼠头鸭脖”涉事企业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经营污秽不洁的食品再被处罚,处罚单位为吉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行政处罚内容显示,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被罚款9.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959.9元;对当事人法定代表人朱某某被处以2022年收入7倍的罚款199.109万元;对当事人刘某处以2022年收入的10倍罚款即104.91万元;对当事人黄某某处以2022年收入的10倍罚款即34.57万元;对当事人彭某某处以2022年收入10倍的罚款0元。
去年6月,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因“鼠头鸭脖”事件对该公司做出行政处罚,该公司被罚款1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300余元,责任人朱某某、陶某某、易某某合计被罚款696万余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朱某某、陶某某已卸任该公司职务。
此外,近期,该公司被两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霸王茶姬回应“喝万里木兰睡不着”事件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饮用霸王茶姬的“万里木兰”产品后难以入睡。
对此,5月30日,霸王茶姬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解释了消费者反映的“睡不着”现象。
霸王茶姬表示,一杯“万里木兰”的咖啡因含量与一杯同等规格的“拿铁咖啡”相当。因此,一些平时较少饮用咖啡或习惯喝淡茶的消费者在品尝“万里木兰”后可能会感觉较为兴奋,从而影响睡眠。
针对公众对咖啡因含量的担忧,霸王茶姬明确指出,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咖啡因的总摄入量不超过400mg是安全的,这大约相当于3-5杯普通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的建议摄入量则不超过200mg/天。
此外,霸王茶姬强调,一杯“万里木兰”的咖啡因含量并未超标,仍然在国家建议的每日咖啡因摄入量范围之内,因此请消费者放心饮用。同时,提醒消费者,不同个体对咖啡因的敏感度和代谢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饮用。
知名卤味被投诉有虫,公司回应
据报道,5月21日下午,浙江乐清的杜女士在江西南昌西站候车大厅买了145.8元的周黑鸭产品,晚上打开后发现,鸭锁骨上有一些蠕动的白色小虫。
杜女士联系周黑鸭客服反映此事,认为应该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退一赔十。
周黑鸭客服及门店工作人员称,公司产品均经卤煮包装、低温冷却、冷链运输,周黑鸭南昌西站店使用专柜冷藏,气调鸭锁骨有虫的情况不排除有外在因素,如把食物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导致苍蝇产卵孵出蛆虫等。
杜女士对此说法并不认可,称是刚打开就发现了虫子,相关情况是周黑鸭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所致。
5月30日,针对消费者投诉“气调鸭锁骨有虫”一事,周黑鸭回应媒体称,因产品实物已被丢弃,公司无法判定事情真相。考虑到消费者感受是首要的,公司已与消费者杜女士达成和解,对涉事产品进行退款和补偿,并支付1000元慰问金,共计1603.8元。
市监局回应“顾客在包子店只喝粥被收1元洗碗费”
近日,四川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投诉称,顾客在包子店只喝稀饭不吃包子,被店主多收1元洗碗费。
经查,当日消费者在店内只点了一份小米南瓜粥,店主在其消费前曾口头提醒,只消费2元的情况下要加收洗碗费用,店主遂将2元的粥加价,以3元出售,涉嫌违反明码标价规定。
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执法,对当事人进行普法教育,并将其所收取的3元退还给了消费者。鉴于其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
5月29日,职业打假博主黄先生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展销会上发现一商家用猪肉冒充牛肉,兜售给消费者。在其与商家理论的过程中,有人将其用于拍摄的摄像机抢夺并摔毁,并动手打人。
随后,当地相关执法部门到达现场,并找到了转移的肉。摔毁相机的人,于事发当晚被警方控制,并依法行政拘留10天,据了解,打人的男子是商家老板的儿子。
黄先生表示,目前证据已提供给市场监管局,并立案调查。
对此,昆明市官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称,这件事确有发生,现在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如果消费者遇到消费欺诈情况,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反映。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食品资讯中心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请联系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