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标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蜜蜂研究所联合在环境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 13.6,中科院1区)上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ources, degradation, and human risk of tetracyclines in honey in China”的论文。该研究评估了我国蜂蜜中四环素类药物分布规律,并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食用习惯不同进行风险评估,探明了四环素族药物在养蜂产业链过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本研究为蜜蜂养殖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四环素类药物使用规程、管控措施和政策建议提供技术支持。
在蜜蜂养殖过程中,四环素等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蜜蜂幼虫感染的欧洲幼虫腐臭病和美洲幼虫腐臭病,因而可能造成蜂蜜中四环素族等药物的残留。此外,作为蜜粉源的农作物被喷洒过农药后,蜜蜂在采集过程中易于携带有农药残留的花蜜和花粉,最终将有药物的花粉和花蜜带回到蜂箱中,从而对蜂蜜造成污染。蜂蜜中的药物污染,不仅使安全性降低,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降低蜂蜜的品质,更为严重的是影响蜜蜂的健康和生存,进而加重对蜂产品安全性的风险。为此,部分国家就蜂蜜中的药物残留作了限量要求。如美国规定土霉素的限量为50 μg/kg,日本对四环素族抗生素的限量规定为300 μg/kg,而欧盟许多国家规定禁止在养蜂生产中使用抗生素,在进出口贸易中按检测方法工作限来进行判定,而我国目前在抗生素类药物,以及来自环境的农药方面没有任何限量规定,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政府监管,也不利于行业生产指导。
本研究对来自我国不同地理来源、植物来源、昆虫学来源的1349个蜂蜜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蜂蜜中四环素族药物残留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但存在进出口贸易风险,土霉素是最常检出的四环素类药物,且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水平在不同来源蜂蜜中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巢脾、水、土壤与蜂蜜中四环素类药物含量,表明蜂蜜中四环素族药物残留的来源主要来自于蜂群施药造成巢脾污染,与周围环境关联度较低。此外,进一步分析了四环素类药物在巢脾中的代谢及蜂蜜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残留消减规律,土霉素比其他四环素类药物更容易降解。结果表明,土霉素作为防治蜜蜂幼虫腐臭病的药物风险可控,可优先推荐注册使用,但须设置休药期。以上研究结果为抗生素在蜂产品中的风险监控提供了依据,同时为蜜蜂养殖过程中药物的科学施用提供了参考。
质标所王欣然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李成研究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周金慧研究员、李熠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项目(KJCX20240510, KJCX20230309)和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CARS-44-KXJ8)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