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检验检疫局 林玉连
从“沟通”词义理解是“使双方通达”或“使两方通联”。“沟通”人们从活动行为上称是一门艺术,也有称是一种手段。
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中都一致要求食品链中保持组织内外的必要沟通原则,并强调了食品链各阶段组织的相互协同作用,如在IS09001:2000标准中特别强调了与顾客沟通的价值,并要求组织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各有关方面(包括产品信息、顾客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及其修改、顾客的反馈和抱怨等)的有效安排,这种要求对积极要求改进的组织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那么在我国自主创新的SN/T1443.1—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中,将一个组织的内外沟通作为食品链中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样,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5年9月1日发布的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食品链中任何组织的要求》标准也突出强调了“相互沟通”的重要要素。从这些经实践应用并颁布的标准对“保持组织内外必要的沟通”原则的理念来看,可见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一个以HACCP控制体系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为基础,并致力将与人命关天的食品在食品链中系统地、预防、控制、防范所涉及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显著、潜在的危害,而达到确定食品安全目标,不是某单一组织能够实现的。只有组织在通过在整个食品链中各组织间以及各环节中的协同作用才能够最终实现食品安全。(详见食品链内外信息沟通网络图)
SN/T1443.1-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4.1总要求C)要素中要求组织“在保障产品食用安全所需的食品链范围内沟通与危害预防、控制、防范过程有效性相关的必要信息”和“5.5.3内部勾通”、“5.5.4外部沟通”都要求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有效的信息沟通的过程,同时包括消费者自身 食品安全要求的沟通,就可能存在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如:曾发生某组织将按美国卫生要求生产的罗非鱼产品输往韩国,遭当局卫生部门检出微生物超过韩国卫生标准而退货。又如:对输往新加坡的水产品,因未了解掌握当局对其产品卫生项目和具体限量而遭受预警和退货等案例,其中原因之一都存有未与进口方或消费者保持必要事先沟通的问题。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风险分析风险情况交流中有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它的交流对象包括国际组织(CAC、FAO、WHO以及WTO等)、政府、企业、消费者和消费者组织、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以及大众传播媒体 。因此我国从事食品,农产品(包括出口)生产、加工的企业或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同时,切不要忽视了对国内外有关或相关食品安全信息的及时获得是有效实施食品危害控制的基础。所以标准要求在整条食品链全过程,组织要结合自身条件并根据其在食品链中所处阶段保持与内外组织的内外、及组织内部上、下对可能影响产品安全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沟通。如:组织部门的内部及外部的信息沟通,也可以以信息源为对象对相关的内部及外部的沟通,例如:产品的撤回和应急响应过程、产品源头、产品市场流通等的沟通。通过有关或相关及各方面的食品安全信息的相互沟通,调研、收集、分析并引入预防和改进措施,为持续改进明确方向,将食品安全保证的概念传递到食品链的各个环节,通过食品安全体系不断改进,系统性地降低整个食品链的安全风险。
总而言之,一个组织能保持实施,建立正常性、经常性、日常性、或针对性的内外、上、下各方的相互沟通,特别是在已获得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认可、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验证的组织应将SN/T1443:1—2004《食品安全体系 要求》标准与各类产品规范结合兼容运用并按标准要求,运用实施保持内外沟通的原则,以促进食品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或是构建保证食品安全质量的长效机制手段之一。
附:食品链内外信息沟通网络图
二OO六年九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