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大棚养殖大菱鲆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1-14
核心提示:大菱鲆是产于欧洲的一种冷水性海产鲆蝶类,于1992年由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并于1999年大批量繁育成功,预计大菱鲆再将成为山东沿海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工厂化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给广大养殖户作为参考。 一、养殖大棚的建设 1.养殖场地的选择


    大菱鲆是产于欧洲的一种冷水性海产鲆蝶类,于1992年由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并于1999年大批量繁育成功,预计大菱鲆再将成为山东沿海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工厂化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给广大养殖户作为参考。

    一、养殖大棚的建设

    1.养殖场地的选择
    
    靠近海岸,有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土地价格便宜;无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苗种、饲料、建材有保证,交通运输方便;地下水质良好,符合养鱼的水质标准;有充足的电源做保证;

    2.挖井。选择地方钻好井后,至少要抽水7-10天,其水质各项指标才能稳定下来。适宜养成的水文条件为:水温14-18℃;盐度15-35‰;pH值7.2-8.6,溶解氧大于4mg/L,氨态氮小于0.2mg/L,细菌总数<5个/mL,油<0.005mg/L,重金属离子含量不超标。

    3.养成场的建设

    养殖厂房四周可用砖场结构,屋顶可用钢筋框架或木制框架,上覆玻璃钢瓦或农用塑料大棚,遮光率达95%能保持稍暗的环境,下雨天气不向池内渗水。

    养成池有圆形、八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圆形或八角形为好,排水口位于水池中间,进水口2-4处,向同一方向流水,池底面积20-60平方米为好。小水体池便于管理和防病,建池材料以水泥建池或强化玻璃钢(FRP)水槽为主。

    取水系统一般由小口井、贮水池、增氧机、水泵等组成。新建养成池一般要经卤水浸泡10-15天(每2天换水一次)后用稀盐酸、漂白粉、漂白精等冲刷1-2次后方可使用。

    二、苗种的选择及运输

    1、苗种选择。最好选用当地或运输距离较近的育苗场生产的苗种,这样有利于苗种的适应及运输的成活率。苗种规格要整齐,入池后将同一规格的苗种放养在同一池内,防止饵料粒径的差异产生饲养管理的不便。苗种规格应在4cm以上而且应全部伏底,4cm以上的苗种,适应性强便于运输。不选择畸形鱼苗,如鳃露、缺眼及体形弯曲的苗种,更应选择无病无伤的苗种。

    2.苗种的运输。一般采用卡车携带增氧机或塑料袋充氧运输。

    卡车运输用1立方米大塑料桶可盛苗500-800尾,塑料袋容量10L装水2L~4L,可放4cm鱼苗100尾-300尾,水温应低于养成池内水温3℃~4℃,一般控制在13℃左右为好,可用冰块降温。

    苗种运输应注意:①运前12小时应停食,运输时不投饵。②运输前应充足氧气。射输时避免剧烈摇晃

    三、大菱鲆的苗种放养

    1、苗种的放养密度:实际放养密度与流水量大小、水温、溶解氧。鱼体大小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当水温适当,溶氧充足时,密度可大,反之则小。因大菱鲆是伏底生长,可根据体长占池底面积计算,60%-80%为好,也就是说4-5cm的苗种300尾-700尾/平方米。当然,一般养成时密度应降低,这样有利于苗种的生长及防病。

    2.苗种入池后的处理:苗种入池前应将苗袋入水,使袋内水温与池内水温相近,水深30cm~4Ocm,温差不超过2℃。入池6小时或12小时后,鱼体活力正常后用左旋氧氟沙星0.5g-1g/kg拌药饵,每天投喂一次,连续5-7天,或用土霉素30g/立方米药浴3天。

    四、饲养期间的管理

    1.养成水深:一般在40-60cm,可直接用井水养成,也可用井水兑海水或井水兑淡水养成。

    2.水温:大菱鲆最低致死温度为1-2℃,最高为28-30℃,最低生长温度7℃-8℃,最高生长温度21-22℃,最适生长温度14℃~17℃,养成井水温度应控制在其最适生长温度以内。

    3.盐度:大菱鲆对盐度的耐受力最低12‰,最高4O‰,最适为25-35‰。

    4.pH值:最适为7.8—8.6。

    5.溶解氧:采用流水充气式养殖,溶氧应在8-16mg/L,但溶解氧不能低于4mg/L。

    6.光照:一般在800-4000lx。

    7.换水及清扫池底:大菱鲆养成期间,每天换水2次,在投饵后半小时换水,每天的流水量与水温成正比,与养成密度也成正比,一般高温季节应达到8-10个循环/天,低温季节应达到4-6个循环/天,当养成密度大时循环量应加大。残饵和排泄物的堆积会造成水质的恶化,也是发生病害、影响鱼体生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经常清扫池底,如池水旋流好的每周最好清扫一次,如旋流不好的至少每周清扫二次。

    8.分养及倒池: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鱼体大小分养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鱼体的生长。养成的操作还要根据鱼体的大小降低养殖密度,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养成密度为5-15公斤/平方米,一般适宜密度为7-8公斤/平方米。而且养殖大棚应该空出1/4或1/5的池子,以备循环倒池所用,选别分养时注意:①防止因操作时缺氧死亡;②选别前先停食,使鱼呈空胃状态;选别时要在低密度状态下处理,并防止机械损伤;选别后要经药浴处理,方法同进苗时相同,并测定体长及体重,以便改变养殖策略。

    9.投饲:投饵量应根据鱼体体重及季节变化投喂,每天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1.5%-3%,饵料投喂量与鱼体重成反比。日投喂次数:体重200g以前3-4次/天,体重200g以后2-3次/天。

    五、养成期间的病害防治

    鱼类养成的病害主要以防为主,尽量减少鱼病的发生。养成期间的病害防治主要以投药为主,药浴为辅,每周投药饵2-4次,主要以左旋氧氟沙星、吡哌酸等为主,药浴一般每7-10天进行一次,主要以盐酸土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为主,并且每15天~2O天应进行水体消毒,主要是用福尔马林、富级、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

    大菱鲆主要病害及治疗方法:

    1.弧菌病

    (2)症状:共同病症是体表溃疡,初期体包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浮游于水面,有时旋状游泳,鳍基部、躯干部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胃囊膨大等症状。

    (3)治疗:用诺氟沙星40g/立方米药浴3—5天。投喂7—9天。

    2.腹水病

    (1)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

    (2)症状:腹腔内有腹水,肝、脾、肾肿大且褪色,肠炎、眼球白浊、肾脏肿大且出现许多白点,腹水呈胶水状。

    (3)治疗:用四环素6g/kg或强力霉素4g/kg拌人饵料投药饵7-9天,并用强力霉素40g十乳酸TMP10g/立方米水体药浴5-7天。

    3.烂尾病

    (1)病原:沿海屈株杆菌。

    (2)病状:初期体表、鳍局部发红,出血,后形成溃疡,严重时唇部、鳃盖、体侧腹部及尾柄皮肤溃疡或腐烂。

    (3)治疗:提高水温并用尼富酸钠50g/立方米药浴3天后成为20g/立方米连续药浴5天。

    4.链球菌病

    (1)病原:链球菌

    (2)病症:失去食欲,慢游于水面,眼球突出且周围出血,鳃盖内充血,各鳍充血,发红溃烂,解剖病鱼幽门垂、肝、脾、肾或肠管有点状出血。

    (3)治疗:强力霉素4g十乳酸TMPlg/kg饵料投喂7~9天。

 
分享:
关键词: 大棚 养殖 大菱鲆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846 second(s), 63 queries, Memory 1.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