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在GMP中是指:环境卫生、工艺卫生和人员卫生。
环境卫生指生产区、生产厂房及其周围的卫生要求。
工艺卫生指对所用物料、生产过程及设备等的卫生要求。
人员卫生指对生产现场人员卫生的要求。
一、卫生管理系统
(一)卫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
1.生产过程中环境卫生、工艺卫生及人员卫生各个环节卫生标准的建立。
2.各项卫生措施的实施。
3.卫生结果的监督、
4.必要的卫生措施的验证。
5.卫生职责与工作程序。
6.卫生培训。
7.健康检查及健康档案管理。
8.其他。
(二)卫生管理系统图
卫生管理系统图
管理系统
|
文 件
|
实施部门
|
实施职责
|
卫生标准
|
1.企业卫生管理规程及SOP
2.环境卫生管理规程及SOP
3.人员卫生管理规程及SOP
4.工艺卫生管理规程及SOP
|
生产部门及有关部门
|
下达到各实施部门并且负责组织培训、贯
彻,据此审核操作规程
|
卫生措施
|
1.各清洁操作规程及记录
2.状态标记
3.特殊清洁操作规程
|
生产部门及有关部门
|
组织员工培训并按职责执行
|
卫生监控
|
1.卫生监控点
2.卫生监控规程及记录
3.卫生监控结果标记
|
质量管理部门
|
质管员负责执行并监督检查
|
卫生培训
|
1.培训计划,教材及记录
2.培训实施方案
|
人事部门及有关部门
|
人事部门牵头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及记录,有关部门负责实施
|
健康档案
|
1.健康检查记录
2.上岗健康合格证
|
行政部门、医务室
|
组织体检并负责记录整理、归档、发证
|
(三)卫生管理操作程序
1、卫生管理标准的建立
(1)建立:由相关部门根据GMP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各项卫生管理规程(制度),经有关部门会审,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2)卫生管理标准包括:环境卫生、工艺卫生及人员卫生等。
(3)一般生产区,洁净区(按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分别制定)、储存区、取样间、休息室、更衣室、实验室等均应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规程。
(4)各项卫生管理规程一经颁布执行,即为卫生管理的斟准性文件,是帛定清洁操作规程的依据和准则,是各部门实施卫生管理,实施卫生监督控制的依据和准则。
(5)各项卫生措施,其核心是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2、卫生标准的实施
(1)清洁操作规程的建立:为确保卫生管理规程的实施,生产部门组织各有关部门制定各相应的清洁操作规程(或程序),如:厂房、设施、设备、容器、工具、清洁工具等的清洁操作规程。清洁规程的内容应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频率、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
(2)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人、机、物、法、环、,每一个细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规程。
(3)应规定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的废物应及时处理。
(4)生产前和生产进行中必须保持同样的符合标准的卫生状态。生产结束时应马上挂上“未清洁”或“待清洁”的状态牌。
(5)下达生产指令的同时,必须同时下达有关的清洁指令。
(6)设备的清洗要进行验证。
3、卫生标准的监控
(1)生产过程中卫生措施的实施和结果,由质量管理部门的管员随时按照“卫生监控SOP”进行监控,分别采用各个相应的清洁评价标准去监控检查。
(2)清洁状态标记要严格按照“卫生状态标记管理规程”进行。每次生产前由质量管理部门授权人确认各项卫生要求已达到,生产准备工作已符合要求,发给“准予生产”的合格证,才可开工生产。
(3)对有特殊要求的清洁过程,应采用经验证的方法进行监控。
4、卫生培训
(1)卫生管理规程、卫生操作规程批准颁发后,执行之前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必要时要先考核后上岗。
(2)定期对洁净室(区)内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洁净作业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5、严格执行对人员健康要求的有关规定。
6、废弃物要及时处理,应严格执行废弃物的管理规程及其SOP。
二、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包括厂区环境卫生、厂房环境卫生和仓储区环境卫生等。
(一)厂区环境
1、厂区物品的存放:厂区内的车辆及其他产品必须放在定置图规定的区域内;定置,定量,按要求放置。
2、废弃物垃圾处理
(1)废弃物及垃圾必须放在密闭的容器或袋内,及时送到规定的堆放地点。
(2)厂区邻近的废弃物垃圾站必须与厂区之间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和消毒措施,专人定时,及时清洁,并处理干净容器及消毒。
3、厂区内施工
厂区内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将施工现场与厂区周围环境隔离,有明显的施工标志,不得对厂区、物料运输和产品的生产产生污染。
(二)厂房环境卫生
1、厂房内表面窗明壁净本色,无浮尘,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死角;灯与管线无积尘。
2、地面光滑,平整,清洁,无积水,无杂物;地漏干净无积垢。
3、厂房严密,设置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措施;生产区内无动物及昆虫。
4、物料、中间产品定置放置,码放整齐,有遮盖防尘措施,明显状态标志。
5、一切非生产物品及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和存放于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6、楼道、走廊、电梯间清洁和畅通,不得堆放任何东西。
7、人流、物流分开,有明显标记,人、物分别在规定通道出入,不得穿行。
8、同一操作间内或相邻操作间的操作安排要合理,避免产生交叉污染。
9、生产中的废弃物装在密闭容器内,每天及时清理到规定的废弃物堆放处,并立即清洗干净容器、车辆、工具并消毒。
10、生产区内应设置洁具清洗间,清洁工具齐全,洗涤剂、消毒措施完备;清洗间通风良好、清洁;清洁卫生完成后,应及时清洗及消毒清洁工具,并于清洗间内整齐放置。
11、物料定置码放整齐,标志明显;操作台、地面无撒落物,无污物。
12、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
(三)洁净区环境卫生要求
1、门、窗、各种管道、灯具、风口及其它公用设施、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等应保持洁净,无浮尘。
2、地漏干净,经常保持密封状态,盖严上盖。
3、洗手池、工具清洗池等设施,里外应保持;无浮尘、垢斑和水迹。
4、缓冲室、传递柜、传递窗等缓冲设施两门不能同时打开,在不工作时,注意关闭传递柜(窗)的门。
5、严格控制进入洁净室的人数,尽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及经批准的人员进入;工作时应关闭操作间的门,并尽量减少出入次数。对临时外来人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对进入洁净室人员实行登记制。
6、洁净区内操作时,动作要稳、轻、少,不做与操作无关的动作及不必要的交谈。
7、洁净区内所有的物品应定数、定量、定置、无不必要物品。
8、洁净区所用的各种器具、容器、设备、工具、台、椅、清洁工具等均应选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不生锈、不长霉的材质,不宜使用竹、木、陶瓷、铁等材质。不宜使用不易清洗、凹陷或凸出的架、柜和设备。
9、清洁工具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消毒并及时干燥,置于通风良好的洁具清洗间内规定的位置。用前、用后要检查拖布、抹布是否会脱落纤维。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生产区使用不同的清洁工具,二者不能互用。进入无菌室的清洁工具需先进行灭菌。清洁剂、消毒剂要定期交替使用。
10、文件、笔等须经洁净处理,进入无菌室的物品还须经灭菌处理。
11、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应及时装入洁净的不产尘的容器或口袋中,密闭放在指定地点,并按规定,在生产结束时清除出洁净区,所用的容器或口袋,宜是一次性的。
12、洁净室不得安排三班生产,每天应留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与消毒。更换品种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间歇、清场与消毒。
13、必须定期监控洁净室的环境。监测频率及项目应依据验证结果制定。
14、定期清洗初、中效空气过滤器及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
(四)仓储区环境卫生要求
1、仓储区周围环境整洁,无粉尘、有害气体、垃圾及污水等严重污染源,地面平坦、整洁、无积水、沟渠畅通,地势干燥。
2、库房内表面光洁、平整、无积尘、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死角,做到窗明壁净。
3、库房内地面光滑,无缝隙、清洁干净,无积水,无杂物。
4、库房内门窗结构严密,设置能有效地防止昆虫、鸟类、鼠类等动物进入的设施。如:房门口设置防昆虫的灯,库房的通风窗上安装纱网。设置防鼠器具,防蚊蝇的风幕、风帘等。
5、仓储区应划分办公区及库房。办公区应整齐、清洁。库房实行定置管理,仓库内所有物品,包括:物资、运输工具、衡器等,均按定置要求,定位定量码放整齐。库内所有物品应清洁、无积尘、无油污。
三、工艺卫生
(一)物料卫生
1、投入生产的物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并有发放证、合格证、包装要求完好,无受潮、混杂变质发霉、虫蛀、鼠咬等。
2、物料进入生产区前,应在外包装清洁处理间(准备室),脱去外包装,若不能脱去外包装的应对外包装抹擦、吸尘等洁净处理,保证清洁、无尘、进入无菌室的物料需灭菌。物料在生产区内应整齐码放于规定位置。
3、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结料、退料。生产区内不能存放多余的物料。
4、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干燥用空气、压缩空气和惰性气体应经净化处理,符合生产要求。
(二)生产过程卫生要求
1、各车间、工序、岗位、容器、工具、地漏、更衣室、缓冲室、设备等均应按生产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清洁操作规程,主要内容:清洁的范围、工具、方法、程序、间隔时间,清洁剂名称、浓度、配制方法、消毒的方法、间隔时间,消毒剂的名称、浓度、配制方法,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存放地点,清洁与消毒效果评价等。
2、各车间、工序、岗位均应制定定置图,实行定置管理,保持在生产过程中的良好生产秩序。
3、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容器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遗留物。容器、工具等使用后应立即按其清洁SOP清洗干净,必要时进行消毒,不得有遗留斑迹及清洁剂、消毒剂的残留物。
4、生产工作间、流水线、设备、容器等均应有卫生状态标志。
5、每批生产结束时,应按规定进行清场。
6、洁净区的生产必须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达到自净以后才能开始。
7、洁净区每日生产结束后或更换品种时必须对洁净区内表面(包括:墙面、天栅、地面、门窗)台椅、手池、地漏、更衣柜、更衣室、缓冲室、鞋柜等清洁干净并消毒。
8、无菌产品生产过程中:
(1)应采取措施避免物料、容器和设备最终清洗后的二次污染,措施如:照紫外线灯、遮盖等。
(2)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设备和其他物品的清洗、干燥、灭菌到使用时间的间隔应有规定;如:从灭菌到使用应在4小时内。
(3)产品从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应有规定。如:产品从配制结束到过滤结束不超过6小时;灌封开始到灭菌开始不超过6小时。
(4)物料、容器、设备或其它物品需进入无菌作业区时,应经过流水线或无菌处理。
9、半成品生产时,物料、中间产品、半成品在厂房或厂房间流转时应有避免混淆与污染的措施;如明显标记、分隔放置、容器加盖等。
(三)消毒与消毒剂
1、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但不能完全杀死芽孢。
2、消毒剂:凡用于消毒的化学产品称为消毒剂。
3、选择消毒剂原则
(1)在使用条件下高效、低毒无腐蚀性,无特殊的嗅味和颜色,不对设备、物料、产品产生污染。
(2)在有效抗菌浓度时,易溶或混溶于水,与其他消毒剂无配伍禁忌。
(3)对大幅度温度变化显示长效稳定性,贮存过程中稳定。
(4)价格便宜。
4、常用消毒剂举例。
常用消毒剂表
类别
|
名 称
|
浓度
|
消毒用途
|
性 质
|
酚
类
|
来苏
|
2%水溶液
|
皮肤
|
溶于水,呈碱性反应,有除垢作用,杀菌力强,有毒性,消毒手有麻木感。
|
(甲酚皂)
|
3%-5%
|
地漏
|
醇
类
|
乙醇
|
75%
|
皮肤、工具、设备、容器
|
能使蛋白质脱水变性,有挥发性,无残留,作用时间短,对芽孢无效。
|
醛
类
|
甲醛
|
每立方米用37~40%甲醛液8-9ml,加4-5克高锰酸钾
|
熏蒸无菌室
|
能破坏细菌毓体及许多芽胞、病毒、真菌;
有挥发性,对眼睛及皮肤有刺激性。
|
氧
化
剂
|
过氧乙酸
|
0.2-0.5%
|
塑料、工具、容器、药材
|
广谱杀菌剂,能杀死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与某些病毒;
强氧化剂,20%时对皮肤、金属有较强腐蚀性。
稀释液只能存放三天。
|
0.5%
|
皮肤消毒
|
每立方米1g熏蒸
|
空气消毒
|
表
面
活
性
剂
|
新洁尔灭
|
0.1-0.2%
|
皮肤、工具、设备、容器
|
破坏细胞膜,使蛋白质变性,对革兰氏阴性菌不敏感,具清洁与消毒双生作用,对皮肤刺激性少,遇合成洗涤剂活性减弱
|
杜灭芬(消毒宁)
|
0.05-0.1%水溶液
|
皮肤
|
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抗菌谱窄,遇合成洗涤剂活性减弱。
|
表面活性剂
|
洗必泰
|
0.02-0.05%水溶液
|
皮肤
|
对革兰氏阳、阴性菌有效,能快速杀灭繁殖体,无毒性,但不能与阴离子清洁剂等物质、升汞、肥皂合用。
|
5、洁净区和需要消毒的区域,应选择一种以上的消毒方式,定期轮换使用,并进行检测,以防止耐药菌株。
四、人员卫生
(一)个人健康
1、全体员工,必须每年体检一次,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2、对不符合要求的员工,必须调离该岗位。
3、因病暂时离开岗位的人员,康复以后必须持盖有医院印章的医生开具的合格证明,方可考虑重新上岗。
4、如发现员工有不符合该岗位要求的情况,应马上调离该岗位。
5、健康要求详见健康要求表。
健康要求表
健 康 状 况
|
不适合的工种
|
传染病(包括隐性传染病)、精神病、皮肤病、体表有伤口者。
|
直接接触产品的生产人员
|
裸视力0.9以下。
|
灯检工、化验员、质管员
|
色弱。
|
化验员、仓管员、质管员、验收员、发料员、领料员、包衣工、压片工、灯检工
|
过敏。
|
会产生过敏的工种
|
(二)工作服装
1、工作服装包括帽子、手套、口罩、鞋和衣裤。
选材:工作服的材质要发尘量少、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不起球,不断丝、质地光滑,不易产生静电,不粘附粒子、洗涤后平整、柔软、穿着舒适;洁净室的工作服材质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过滤性,保证人体和内衣的尘粒不透过,同时耐腐蚀,对洗涤和消毒处理及蒸汽加热灭菌有耐久性。如:一般生产区用纯棉或棉涤;30万级和10万级洁净区用精梳纯棉的股线织物等。
2、式样及颜色
(1)各区域的工作服装式样、颜色分明,易于识别,有个人编号;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的工作服不能混用。
(2)式样及颜色企业自定,以线条简洁、色彩淡雅为宜。
(3)洁净服要求线条简洁,不设口袋,接缝处无外露纤维,领口、袖口、裤口等要加松紧口,不应用纽扣。
(4)无菌工作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5)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维修人员、质管人员与操作人员,参观人员的服装式样和颜色应有所区别。
3、穿戴
(1)应根据各生产区域的规定穿戴工作服装,并遵守净化程序。
(2)穿戴工作服装后要对着镜子检查穿戴工作服装的情况,要求帽子要包盖全部头发,口罩要罩住口鼻,衣服要拉(扣)好,鞋子要趿好等。
(3)离开生产场地时,必须脱掉所有工作服装。
(4)工作服装应编号,专人专用。
4、清洗周期
(1)一生产区的工作服在冬季及空调环境下,至少每周洗二次;在夏季无空调环境下及粉尘大的工序,每天至少换洗一次。更换品种时,必须洗工作服。工种鞋每周至少洗一次。
(2)在30万级和10万级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洁净区工作,至少每天洗一次洁净衣裤帽和口罩;更换品种时,必须换洗工作服装;工作鞋每周至少洗二次。
(3)洁净工作服装的清洗周期,应经验证。
5、清洗要求
(1)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还要消毒或灭菌。
(2)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
(3)工作鞋的洗涤宜先用消毒液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
6、清洗管理
(1)工作服应有专人负责洗涤,专人保管,专人发放并登记。
(2)更换下来的工作服应分区域集中,装入专用容器中,标记明显。
(3)干净的工作服应于与使用工作服净度级别一致的保管室中保管。
(4)已清洗与待清洗的工作服应由不同通道出入。
(5)洁净工作服与无工作服应逐套分别装于衣袋中,袋上明显标上工作服编号。
(6)工作服洗涤前及整理时要检查工作服有无破损、拉练损坏、掉钮子、缝线脱落等。使用前检查工作服是否符合要求,发现污染及应及时报告并更换。
(7)无菌工作服灭菌后两日内使用,否则要重新灭菌。
(三)个人卫生
1、随时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剃须,勤换衣服,勤洗澡。
2、工作前洗干净手,不涂抹化妆品,上岗时不佩戴饰物、手表。
3、离开工作场地(包括食饭、上厕所),必须脱掉工作服装。
4、不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不在生产区内吃东西。生产区内的饮水间要干净、整齐,对生产不造成污染。
5、洁净室内随时保证手的清洁,注意消毒。手在消毒以后,不再接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裸手直接接触产品。
6、无菌室内应特别注意手的消毒,不得裸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