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药店买酸梅汤”“在中医店喝到中药奶茶”等话题在网上掀起了一阵热潮。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当下人们对于养生的重视与日益上升的健康需求,以及对传统药食同源的认同感在不断提高。
药”与“食”在中国滋补文化中本就同根同源。药食同源产业算得上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产业。药食同源传承着中华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是回归自然的保健方式。
有报告称,在2022年抖快平台传统滋补细分品类GMV表现中,药食同源食品类目销售额表现优异,达近26.42亿元,同比增长305%。
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发力,我国药食同源品种消费需求总量持续上涨,预计到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可达14万亿元,药食同源产业规模尚有广阔增长空间。
从人群高,年来看,中老年人渗透率轻人传统养生需求成市场新驱动。从年龄来看,54-64岁人群滋补养生渗透率达29%,24岁以下人群渗透率达19%。传统养生,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Z世代与更看重日常的“养和防”,产品消费上更加回归自然,会选择更天然、安全性高、营养价值较高的成分,因此添加药食同源的传统滋补产品,成为热门选择。从性别来看,男女比例相当,女性人群占比略高,占整体用户的54.2%。从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药食同源产品需求旺盛,占整体七成。
图源:魔镜市场情报
“药食同源”保健品和功能食品越来越被众多人认可,不过传统思想认为“是药三分毒药”,虽然药食同源类物质在我国具有良好的使用基础,但长期使用药食同源类中药是否会有健康获益往往成为人们心中的顾虑。其实“药食同源”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逐步演变的过程。随着人们对药食同源物质认识的深入和积累,人类对食物和药物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才寻找出那些既有特定的功能、又可长期而又较安全服用、起到调整机体某些不平衡机制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商洪才教授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陶立元博士团队在国际期刊《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和《营养素》(Nutrients)分别发表《药食同源中药的使用对老年人群全因死亡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提示,老年人群经常使用药食同源中药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和ADL障碍发生的风险,且越早使用效果越佳。
当然药食同源的应用并不是老少皆宜、多多益善,忽视其本身具有的缺陷、食用作用的局限性、特定性,对其来源及使用限定条件等模糊不清,就有可能造成使用者机体功能失衡,对身体和健康造成危害,从而使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价值不能充分体现。
在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下,许多企业纷纷加码相关产品线的布局。品牌是如何在这一市场中寻求机会发光发热?
一举两得:
罗汉果甜苷具有“草本”属性加持,作为草本果实,罗汉果还特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的药食同源功效。罗汉果在MAT2023期间的销售额为2.8亿元,同比增长达80%。
罗汉果甜苷是罗汉果的甜味成分,相比于人工甜味剂后苦味少、安全性好。罗汉果甜苷属于0热量的天然代糖,为蔗糖甜度的300倍,且带有罗汉果自有的清香,口感更饱满无异味涩味。
嘉吉推出罗汉果系列新产品,包括:零卡路里罗汉果代糖罐装、罗汉果多用途代糖;而莱茵生物持续推进与江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加速推进罗汉果苷等天然甜味剂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无论从健康还是从口感方面考虑,罗汉果甜苷在食品领域的应用都是品牌商一举两得的不错的选择。更多药食同源物质的优异属性可以在功能食品的赛道上发挥更大的潜力。
传承古方:
中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流传下众多古方。方剂中严格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和君臣佐使配伍。一些品牌在古方的基础上升级产品,比如金麦茯苓六物膏、固幼金铴、脾牛清明冲剂等等。以缺铁性贫血为例,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是营养性贫血的常见类型,是因体内贮存铁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不仅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增加医疗成本。中药可以提高机体携氧能力,改善组织缺氧症状,同时可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加速Hb的生成速度。这也启示品牌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产品的创新点和机会点。将药食同源与现代营养完美融合,在传统古方基础上,根据现代人体质加入了现代营养,更适合国人体质。
图片图源:缺铁性贫血(萎黄病)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
功能新剂型:
药食同源的应用载体不再只是胶囊片剂,在功能饮品等新剂型领域应用的创新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免疫力成为居高不下的热点话题,药食同源在提高免疫的方面的热度不减。从国外创新趋势来看,目前市面上的免疫力提升功能饮料创新大概分为三个方向,其中之一是在饮料中添加有助于提升身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成分。
图片图源:益普索
除了饮料,软糖同样可以作为药食同源成分的载体,添加了药食同源成分的软糖等即食/即饮化等的功能食品不断涌现。未来产业发展将会解锁更多新剂型,为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和潜力。
另外,组学分析方法和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新研究的应用也为药食同源的开发开辟了新的路径,合成生物学作为一种生物制造生产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其产业已覆盖医药制造、食品等行业,在食品领域也不断取得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如血红蛋白、母乳中关键成分2’-岩藻糖基乳糖以及乳铁蛋白的合成等。合成生物学中的精密发酵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生物利用度,目前已有厂家通过独家发酵技术,将槐米粉中生物利用度低的黄酮物质转化成高生物利用度的黄酮。标准化×数字化双轮驱动也加快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这些功效和安全性将进一步得到充分的现代科学证据。
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足以见得国家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一直推动药食同源目录的试点与认定,旨在通过药食同源资源的高值化开发与利用,赋能新时代健康产业。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征求党参等9种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意见的函》,决定将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根据各地试点实施情况,将研究论证把上述物质纳入药食同源目录管理的可行性。随着药食同源目录不断扩容,多样化的原料来源、多品类的产品形式,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以药食同源产业为切入口,让药食同源物质在功能食品领域发挥更大和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缺铁性贫血(萎黄病)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
2. 免疫力提升功能饮料创新趋势扫描
3. 药食同源保健品/滋补营养品行业分析
4. 再论数字时代的标准化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副院长白殿一——从标准化原理视角看标准数字化
5. 单峰,黄璐琦,郭娟,等.药食同源的历史和发展概况[J].生命科学, 2015(08):97-105.DOI:CNKI:SUN:SMKX.0.2015-08-013.
6. 赤藓糖醇2年价格跌剩1/4,谁是下一个天然甜味剂顶流?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小编:Joyce,食品专业硕士,现从事食品法规与研发工作,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